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花”引发的熊猫热亟需引导

  近日,大熊猫和花“火出圈”,先后多次登上热搜,“去成都看花花”已成为时下潮流。

  大熊猫和花爆火的同时,其IP效应已经逐渐显现。这一现象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极具辨识度的外形、可爱的动作与形态、温润的脾气和性格,再加上趣“梗”不断、会“营业”等多重因素汇聚,让和花迅速收获大批粉丝。和花的现象不是个例,近年来,熊猫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推崇,动物IP已成为热点话题,比如,知名网红打卡地成都IFS大熊猫、大型赛事IP冰墩墩等。

  面对大家对熊猫关注的热度不断走高,有关部门需要加以重视、多管齐下助推其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首先要从保护IP载体本身出发。和花所在园区内的保安在维护秩序时说的“金句”,因其趣味性广泛流传。但是,同时也反映了部分问题——“爱太多”带来的乱象会对园区管控带来困扰,更会对动物本身造成伤害。当前,熊猫故事多以短视频、公众号文章等碎片化形式传播,网红熊猫多有诞生,但对于观看熊猫的行为守则,多为园区内保安提醒或游客自发组织,缺乏官方管控,缺少游园指南、游览告示牌等系统性、明确化的文明游览提示。做好“预防针”文章、促进游客与大熊猫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种低成本且有效的防范措施,也是打造优质熊猫IP的第一步。

  再者,需要跟进配套、完善的运行机制,以及不断推进文创产品的创新。此次和花爆火后,针对商标抢注、盗版猖獗等现象,相应的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几乎是空白,由此带来的响应滞后,无疑会让别有用心的商家有可乘之机;熊猫文创产品缺少“出圈”代表作,周边产品的持续创新和IP维护实力不足,性价比偏低等现象,使得网络上生出不少“反声音”。因此,建立健全熊猫IP运行维护机制迫在眉睫。故宫猫是近年来最热的动物IP之一,其文化故事传播、保护知识的普及、相关文创产品的创作和发行等多维IP管控和运行措施均比较完善,可以借鉴参考。

  和花成为顶流只是熊猫IP中的热点之一,如何规范随之而来的问题、如何巧妙利用好这一窗口,是值得长期关注的话题。

  (朱炜琳,载《四川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假如“坐在办公室全是办法”……
“花花”引发的熊猫热亟需引导
脚踏实地才是最确定的“幸福”
小心副业培训 成“甜蜜陷阱”
难题
母校状告“诺而不捐”也是必要一课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坚决惩治“按键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