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刷掌支付”要便利更要安全

  日前,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宣布开通“刷掌支付”功能。该企业在官方公众号发文表示,只要事先按照系统提示录入掌纹、绑定身份信息,今后就能用手掌轻松完成支付操作。

  伸手即“付”,这一宛如科幻电影的黑科技无疑带来巨大想象空间。除了交通出行外,“刷掌支付”预期在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场景。然而,实现“刷掌支付”的前提在于企业需要采集和使用公众掌纹信息,考虑到每个人的掌纹独一无二,是无法篡改的身份证明,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刷掌支付”属于生物识别技术,从介质层面看有不易遗忘、随身携带、不易伪造等特征,同近年来兴起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换句话说,想要确保“刷掌支付”这一新生事物兼顾安全性和便利性,不妨参照既往对类似技术的监管标准,以超前眼光加快完善监管措施。例如,最高法曾发布《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就哪些行为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作出具体解释。当前“刷掌支付”技术刚刚进入应用阶段,如果能够汲取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过往治理经验,及时跟进修订监管法规,有望让掌纹信息的使用更加规范,确保该技术在法治轨道稳健发展。

  同时,正因为掌纹滥用的负面影响难以轻易消除,与其亡羊补牢,不如加强常态化监管,从源头减少信息滥用现象发生。对获准提供“刷掌支付”服务的企业,要由专业人员严格把关技术可靠性安全性,要求企业第一时间清理各类风险漏洞,规避黑客入侵数据库、内部人员“监守自盗”等现象发生。如果企业无法兑现安全义务,应取消其提供相关服务资质,切实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梅  麟,载《安徽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时评
   第06版: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十记
   第08版:区县
融合创新,激发文旅消费潜能
地铁站成“孤岛”尴尬了谁
保健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年轻人因何追捧“小城故事”
不要煽动教育焦虑
“刷掌支付”要便利更要安全
“史诗级”斗气,围观之余须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