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春粮田里种出三本“升级账”

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呈“三增”局面

  记者  徐斌姬

  本报讯  又是一年好“丰”景。连日来,我市42万多亩小麦陆续进入成熟待收期,农户们抢抓农时开镰收割。

  在吴兴区东林镇保国村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里,8台收割机来回穿梭,全程机械化作业抢收小麦。这片小麦地由吴兴稻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经营,负责人尚小军告诉记者,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亩产量可达350公斤左右, 2800亩5天左右就可以收完。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市春粮播种面积45.45万亩、同比增加35.3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2.21万亩、同比增加39.12%;预计单产达318.6公斤/亩、同比增加6.55%;预测总产量14.48万吨、同比增加46.27%。

  春粮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呈“三增”局面的背后,是坚持稳面积和提标准两手抓,守牢粮食生产“基本盘”。据悉,我市稳妥有序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共计整治优化面积38.41万亩,并组织开展农田建设和高标田工程质量整治攻坚行动,今年已新建高标田面积1.45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53%。最新通报显示,我市农田建设项目综合形象进度达54.3%,排名全省第一。

  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同样是多种粮、种好粮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我市继续落实规模粮油种植补贴等常态化补贴政策,并将规模粮油补贴中‘稻麦’复种调整为‘稻麦油’复种,市本级规模种粮补贴达到每亩310元。”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安吉县创新推出水稻湿地生态补偿,亩均补助220元至250元,全市及时发放256.9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亿元耕地地力补贴,极大提高了农业主体种粮积极性。

  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农技推广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也是我市粮食增收的关键。目前,我市推广水稻绿色主导品种覆盖率达91.53%,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预计达92.1%;全市推广未来农场运行、稻渔共生等“4+4模式”面积40.34万亩,亩均效益达3000元。另一方面,50亩以上的规模种粮大户与农技专家结对实现全覆盖,并开展春季集中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服务主体1510户,出动各类人员2549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图说
   第08版:综合
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突出产城融合 加快项目建设 全力打造引领湖州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
我市春粮田里种出三本“升级账”
久立并购EBK交割仪式在德国举行
《湖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 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召开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湖州在全省护航亚运食安比武中夺魁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在湖举行
合龙
报头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