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建福 陈忆凝 记者 宏源
本报讯 发放消费券是各地普遍采取的提振消费措施之一。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全国多地采取消费券补贴方式促进消费回暖,伴随抢券热潮,有不法分子通过“倒卖”“套现”“薅羊毛”等行为违法违规使用消费券,不仅破坏旅游产业秩序,还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给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近日,德清法院审结了一起因倒卖酒店消费券引发的盗窃罪案后,向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出“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规范管理”等司法建议,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旅游体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2年6月至8月期间,被告人盈某、李某某通过德清县莫干山景区某度假酒店微信公众号,利用领取码窃得“爷青回”“森然一夏全家桶”等套餐内消费券若干,后在“咸鱼”网站等售卖,已被使用的消费券共计价值人民币约3.6万余元。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涉案酒店在监督管理上存在前台人员法治意识淡薄、电子商务后台技术防范措施不到位、酒店缺乏对工作人员的统一、规范化管理等安全隐患。同时,经企业走访调查发现,由于地方发放的消费券,大多委托网络公司设计开发网络平台,未采取本地IP申领、本地IP消费等技术限制手段,抢券“水军”可在任何地方抢券和扫码消费,尤其是通过技术升级,不法分子通过虚拟IP地址或虚拟定位,绕开消费券领取的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组团抢券。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服务保障全域旅游发展,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德清法院向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出强化全流程监管、审慎选择发券平台、强化人员规范管理等司法建议。收到司法建议后,德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高度重视,并迅速开展行动。
下一步,德清法院将联合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等部门,对司法建议整改情况开展常态化“回头看”,并下沉酒店、民宿举办从业人员专题宣讲活动,建立违法违规核销消费券线索移送协作机制,确保司法建议落地落实、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