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3年间婉拒100余个环保未达标项目

新区“药谷”向绿而生

  记者  徐婧钰  通讯员  乔滢煦

  本报讯  在位于南太湖生物医药园区的品品寿中药饮片项目现场,工人们日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一批设备正陆续进场。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1.89亿元,将重点研究落地浙江优势药材的先进饮片制作工艺,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制造杭白菊、浙贝母、白芍、石斛等药材的中药饮片、保健食品、中药养生食品。

  该项目是今年园区在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园区的生态环境非常不错,也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很符合我们企业发展方向。”浙江品品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104国道北侧弁山脚下,占地2.14平方公里,园区内山水相依,环境优美,目前共有100余家企业在此落户。而在13年前,这里却是一座废弃的矿山。“当时走进这里,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新区干部柴海明是当年产业园基础建设的负责人之一。他回忆,这里每天有几百辆采矿车和运输车进出,炮声隆隆,扬尘漫天,用“千疮百孔”来形容当时这片矿山也不为过。

  2008年,矿山停止开采,基建的工程车代替了采矿车,山上的泥泞路逐渐变成了柏油路,裸露的山体也“穿”上了绿衣。同时,其中一个矿坑也变废为宝,建成了人工湖泊,周边配置绿道和小公园。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初具雏形,优美清洁、依山傍水的环境,吸引了不少生物医药企业慕名而来。

  面对企业的纷至沓来,如何在绿水青山和经济效益中抉择?成为必须面对的事情。就在上个月,产业园招商组洽谈了一个生物医药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超过20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氮磷有害物排放超标,因此被招商组婉拒。

  “如果算经济账,绝对是高销售、高税收,但是环境风险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门槛我们都不能降。”园区负责人严云娟说。秉持着高门槛的准入机制,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从首个项目签约至今已过13年,前后婉拒了100余个未达到园区环保标准的工业项目。

  如今,分布在绿水青山中的项目很多都是生物医药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谈及未来发展,严云娟表示,接下来,还是会严把项目准入关,一切以环保先行,同时保障生物医药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早见效,为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添一份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新区“药谷”向绿而生
美化环境喜迎亚运
消防知识送进学校
党建工作新格局激发治理新活力
徐徐清风从家出发
舞林高手 燃动新区
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查斌骋:青春汗水浇筑未来之城
送教上门
陈佩昆:事无巨细坚守“责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