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链接

网上晒出来的单身生活挺好?

不要被流量密码欺骗

  当下青年的婚恋态度较父母辈出现了很大转变。面对婚恋这道题,他们该如何理性对待?

  近年来,我国平均初婚年龄呈现推后趋势。《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24.89岁推迟了近4岁。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许琪分析,受教育水平提升是初婚年龄推迟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接近60%,年轻人受教育时间延长,步入婚姻的时间也会相应推迟。同时他指出,受教育情况也会间接影响婚恋观念,“特别是教育对女性婚恋观念的影响比男性更为明显,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倾向找与自己受教育程度相同或更高的人。”

  许琪认为,非理性的择偶要求也增加了年轻人婚恋的难度。“没能结合自身条件去择偶,想当然地要求对方具备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要求过多会大大限制择偶范围。”

  “现在很多年轻人说‘我不需要谈恋爱’‘我不需要结婚’,在我看来这会是人生的一种缺憾,缺少了爱与被爱的体验。”杭州市总工会特聘婚恋专家、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成员凌子指出,人的一生是不断跟各种人交往的过程,而与爱人的亲密关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有人可能不愿体会爱情的痛苦,觉得一个人挺好。但我想说,感情有酸甜苦辣,不想体验恋爱的苦,也就体验不到它的幸福和快乐。”

  凌子提醒年轻人,不能片面听取“一个人也挺好”这样的信息。“现在社交平台和网站上有很多倡导‘单身万岁’的视频和文章,渲染一个人的生活轻松自在没烦恼,但这类内容往往只呈现了生活的一个方面,是非常单薄或片面的。”

  许琪分析,根据我国普查数据,终身单身的人群很少很少,这一部分极小的人根本不能代表社会总体,“但现在单身的声音在网络上却被放得很大很大,这会给人们一种好像‘大家都是这样’的错觉。”许琪提醒广大青年,要理性看待互联网上的“小众”声音。

  同时他提到,互联网中的有些内容是基于流量需求包装出来的,什么抓人眼球,创作者就生产什么,不一定是他们本人的真实想法。“在网络上,有关婚恋的正面内容往往关注度不高,甚至容易被吐槽‘撒狗粮’,而一些消极负面的内容讨论热度非常高,这就使一些‘流量为王’的营销账号专门传播有关情感的负面消息。”

  许琪认为,舆论氛围对青年的婚恋观影响很大。“媒体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多挖掘和宣扬真实可信的积极生活的普通人的故事内容。相关部门更要加大对传播虚假内容的惩处力度,规范网络社会行为。”

  (杜园春,载《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恋爱困境——~~~
~~~
新闻链接~~~不要被流量密码欺骗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社交圈固定、宅、不善表达位列前三
新婚俗,让爱卸掉“甜蜜的负担”
网上晒出来的单身生活挺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