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璐
开车出行通不通畅,除了要看车流量,还要看路口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12月4日,《看见》市民观察团一行来到南太湖新区、吴兴区和南浔区菱湖镇的3个事故多发平交路口,看一看整改后的路口会有怎样不同的“可能性”。
新闻背景
今年5月15日起,《看见》栏目推出《危险的路口》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区县事故多发的各个路口,通过记者现场采访、蹲点,先后推出了《安吉:这条路每周一起事故》《南浔菱湖:这个五岔路口险象环生》《长兴南庄社区:过马路像“闯关”》等监督报道,进一步关注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现场探访
路口拥堵怎么做?
“现在好了,以前一到周末,我们村里都得组织人手来维持交通秩序,因为太堵了!在高峰期,从这个路口到我们村部一公里多都是车等车。”倪财富是太史湾村党支部书记,他说的这个路口就是这次第一站——南太湖新区弁山大道与湖长二通道路口,村民们的感受是最实际的。
“之前这里路口车流量潮汐现象特征明显,路口整体的配时也有待调整,特别是弁山大道南进口车辆的冲突较为明显,所以接到反映后,我们和有关部门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和规划改造。”现场为观察员介绍的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滨湖中队民警张政,他表示,弁山大道整体是双向四车道,前期在湖长二通道建设期间,为了保留弁山大道绿化景观的整体协调性,仅在弁山大道与湖长二通道南北两侧,通过缩小部分中央绿化隔离带的方式增设了左转弯车道。
湖长二通道全程为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新增湖州南太湖互通及连接工程,于2019年6月29日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湖州往长兴龙之梦方向的主要通道之一,承载了龙之梦进出车辆总量的70%以上的通行需求,暑假高峰期间日均车流量达2万余辆车次。
“我家就住在太湖边,我每天上下班来回两趟,以前肯定会堵一次的,但近半年真的没堵过。”观察员费雪寅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路口确实不能按部就班,上下班、双休日的车流情况肯定会有差异,如何更智能化地调整还要与时俱进。
“目前从数据反映来看,通过一个月的各项改造后,有效缩短了车辆在这个路口等候过红绿灯的时间,通行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张政说,此次改造涉及了弁山大道南进口的土建改造,中央绿化带改造拓宽,新增一条左转专用车道,此前南侧路口的防疫车辆进出路口信号灯也取消了,同时优化调整弁山大道标志标线,并增设6套信号灯配时方式等多项举措。
视线昏暗怎么破?
除了拥堵,在吴兴区义皋村和杨溇村的交叉路口,视线昏暗成为来往车辆和路人头疼的事情。
“原本这里只有交通流量的抓拍灯,晚上经过的时候,突然一亮而过之后,反倒会看不太清前面,所以我们现在增加了4盏太阳能路灯,转进来的地方新增了道口标柱……”吴兴区织里镇城建办工作人员费国华告诉观察员,该路段位于织里镇和高新区的交界,由于该路口缺少照明设施,晚上视线较差,存在安全隐患,被列入了2023年湖州市拔钉除患专项行动中62处平交路口治理的其中一处。这次改造由吴兴区交通局牵头,组织了织里镇、织里交巡警大队迅速开展了现场踏勘,根据勘查结果,制定了整治方案,由织里镇在8月份完成整治。
“又是景区,又是学校,这个道路比较窄,如果客流量大,或者上下学高峰期,可能就比较堵了吧?现在天黑得早,视线不好的话,确实有危险。”观察员王翔观察后说。
记者注意到,这个路口一边有太湖小学,一边有义皋古镇,高峰期和节假日的车流量肯定不少,而且道路本身并不宽敞,小车交汇还好,大一点的车辆并行都有困难,夜间如果视线不好,危险系数确实比较高。
“农村不比城市,视线好差很关键。这里又是学校又是景区,道路再宽一点,路口的标志再明显一点就更好了。”观察员董桂丰说,自己经常来附近玩,和以前比,这次改造效果还是明显的,连边上的停车场也一并扩容了。
除了增加路灯照明,费国华说,他们还在交叉路口增设了震荡标线,以提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一并改造了路口路面,解决此前的积水问题,并把路边公交站台改成了港湾式停靠,避免高峰期挡住后车造成拥堵,提升了该路段的行车安全性。
安全隐患怎么解?
观察团此行的第三个点位是南浔区菱湖镇菁菱公路菱湖中学附近的五岔路口,也是《看见》栏目在5月26日曾经曝光过的点位。
菁菱公路作为主干道,除了前后两个路口,主干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还有一个和两个路口,形成了一个五岔路口。
这个路口原先没有设置红绿灯,但是开往两边3个口子的车辆都有,遇到转弯,很容易绕晕。要是遇到周末或是学校放学的高峰期,这里的通行速度自然会降低。而且这个路口所在区域,周边不仅有10多家企业,还有勤劳村、王家墩村、东河村3个村,常住人口有4600多人,附近的菱湖中学师生人数也有1800多人,每天都有许多老百姓在此通行,日均车流量达到了5000至6000车次。再加上新菱湖大桥的限高限行,这里需要绕道的货车、工程车等大型车辆也比较多。
“反正我每次开到这里都要特别注意,除了对面的车,斜方来车也要注意看。”观察员陈科说,许多路口之前的设计规划可能缺乏一定前瞻性,特别是这些多向来车的交叉口,所以增加红绿灯、调整车道等很重要。
“5月份曝光之后,我们先进行了微改造,比如这个三角绿化岛的苗木移栽,隔离护栏的增设,公交站台迁移等,然后趁着学校放假,在8月10日前完成整体改造,包括新增红绿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现场,南浔区交通局公路管理中心主任沈海峰拿着改造前后的图纸向观察员详细讲解,经过改造后,这个路口的通行效率有明显提升。
同时,南浔区开展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升行动,排查出60处平交路口隐患点位,目前已进入整治实施阶段。在此基础上,由南浔区交安办牵头,在6月制定了《南浔区复杂平交路口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目前中心城区公交站台发现5处隐患,均已交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看见有感
杨建初:
农村公路的硬件条件相对会差一点,道路也比较狭窄,尤其部分路口可能会有一些障碍物,容易出现视线的盲区。建议理一理农村的“危险路口”,一并解决这些遗留问题。
马骏: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道路通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像龙之梦的路口,是城市形象的一个展示窗口。所以这样的路口要实时地根据车流量来调整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标志、行人安全设施等细节上考虑得更周到。
崔思重:
城乡共富,路灯也是一样。对于农村公路,存在视线问题应该不止这一两个路口,既然有了样板,希望借着这个机会,一并进行推广和改造。
卞洪斌:
农村道路一般比城市要狭窄一些,配合周边公交站台的改造和调整,至少车子停靠时不会影响后车,也就自然地“拓宽”了路面。因此,农村路口的改造最好能够综合考虑周边的环境。
钱峰:
我比较关心的是学校附近的这两个路口,推而广之,为什么一到上下学的时候,这些地方就特别堵?这是路口设计、道路宽度、人为违章停车等综合因素产生的结果。所以,解决路口的问题可能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和协同。
盛英英:
义皋古镇是景区,这个路口的设计,安全性是关键,但还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通行效率和舒适度等。建议规划路口的时候,能够更科学化、智能化和具有前瞻性。
专家点评
着力打造“回应型”政府 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王锋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国家往往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反映甚至决定着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国城市管理亟需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
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精准、细致、有效地满足民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因此,要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努力打造“回应型”政府,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回应型”政府强调,公共部门基于“人民至上”的理念,对民众的利益诉求和公共服务需求做出积极回应,并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诉求问题,迅捷高效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作者系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