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出农民希望

讲述人: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杨国梁

  今年,我和我的团队经过7代选育,培育出了国审罗氏沼虾新品种“数丰1号”。说起这个“数丰1号”,我还挺自豪的——养殖180天,它甚至能赶上龙虾的个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市面上那些个大壳薄、肉质细嫩的罗氏沼虾背后有我们湖州师范学院服务地方的一份功劳。罗氏沼虾这个品种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区域,1976年引进国内,我和团队从2002年开始,运用不同群体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了抗病力强的改良品种“南太湖1号”。随着产业上对规格大、亩产高的要求,我们又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南太湖2号”“数丰1号”。这些改良品种不仅为百姓餐桌提供更丰富的食材,还实现了养殖户增收,让我心里乐开了花。

  现在,全球罗氏沼虾养殖产量的60%产自中国,这也是得益于我们这个引进种有了“中国芯”。

  我和团队从事罗氏沼虾育、繁、推工作近30年,其间既有成功时的喜悦,又有遇到难题时的惆怅。在过去,曾出现过长不大的“铁虾”,让养殖户严重减产、减收或亏损。我们先是建设隔离保种基地,同时邀请国内病害专家一起分析相关病原,找准病原后,在2021年快速建立“铁虾”病原检测技术,确保育种的虾不带病原。这一招让虾农再次看到了养虾的希望。

  但虾种培育的过程中,病害一直如影随形。最近,我又发现了一种对罗氏沼虾致死率非常高的“虹彩病毒”,传染性比“铁虾”还要厉害。为此,我们单独租用一个苗场,开展抗“虹彩病毒”新品系的选育,目的是在“快大”新品种的基础上,提高其抗虹彩病毒的能力。每个月我都会去新的育种基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种子、种苗、种源,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良种的覆盖率,农业产业链是不稳定的。去年,我又把我的企业、实验室和研究生课堂“搬”到了安吉,这里山好水好,也能为全国千千万万的罗氏沼虾养殖户建造一座安全、稳定、可靠的罗氏沼虾种质资源库。

  (记者  汤若静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讲述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葛骏
~~~讲述人: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杨国梁
~~~讲述人:湖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陈竑
~~~讲述人: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方飞
~~~讲述人:浙江臻行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岩岭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年终盘点
   第08版:实干争先·奋斗有我
   第09版:专题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版
   第12版:副刊
带大家动起来
“种”出农民希望
为手艺人“画像”
助老如同养花
与一条“腿”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