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 黎
本报讯 “今年收入比去年好,多亏了银行贷款及时到位,让我们生产无忧。”近日,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茶农盘完一年的账,笑得乐呵呵。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截至今年10月底,仅安吉农商银行就已累计投放两山白茶贷2.4亿元,通过信用模型为7152户茶农授信,整体授信额超20亿元,助力改善茶园土壤上万亩,推动安吉白茶产业树立了“环保、有机、生态”的品牌声誉。
全市金融系统以助力经济稳进提质为重点,强化金融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一、二、三次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10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超1.05万亿元,较年初新增1714亿元,创历史新高。
《打造金融生态最优市推动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促进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到2025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总量稳定增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
我市推动金融供给规模稳步增长,落实中央精准有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保障金融供给合理充裕。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能,推动更多信贷资金直达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抢抓全面注册制改革机遇,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升级版。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开展再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公司债和企业债。到 2025 年末,累计新增直接融资 3000 亿元,直接融资占比位居全省前列。
针对“2+8”平台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坚持调结构优增量,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2+8”平台、八大新兴产业链、工业全域有机更新、“十百千万”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保持制造业贷款、重大项目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到 2025 年末,累计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500 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批发零售、外贸外资、物流运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乡村振兴、创业创新、新市民服务等行业和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准对接,全市金融系统深入推进“银企命运共同体”专项行动,优化“行业+金融”“揭榜挂帅”“百行进万企”等金融服务模式,完善企业融资服务闭环工作机制。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低息资金,有效落实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政策,引导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推动金融机构按照“应降尽降、应免尽免”原则,实施系列降费措施。拓展“银保担”合作模式,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见贷即保”工作机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