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有了智能帮手

  记者  孙建见  通讯员  茆震

  本报讯  “大家看,这块门牌是我们村自创的,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了解自家垃圾分类的情况。”近日,长兴县李家巷镇刘家渡村干部沈鹏飞,正在为来自外县的考察团讲解着本村如何破解外来人员垃圾分类治理难。

  在李家巷镇,各村家家户户的门口摆上了分类垃圾桶,桶上贴了智能芯片卡,老老少少学着精准分类投放。该镇石泉村村民委员杨方说:“通过每个垃圾桶上粘贴智能芯片,做好户主信息录入。配合智能化垃圾收集,对每一个垃圾桶进行定位、称重、拍照,上传后台,并自动对分类正确的农户进行打分,村管理员可时时通过平台检查垃圾收集情况。每个月,村里还会根据检查情况,评选出优秀、良好家庭,刊登在垃圾分类曝光台上。”

  “建筑垃圾对土壤、水体、大气都有危害,坚决不能与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的,各类垃圾分门别类妥善处理,才能给老百姓一个真正宜居的环境。为此,智能化的运行,使得我们在执法立案时,队员可进一步取证。”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李家巷中队中队长周元杰说,与此同时,积极联合各村的低收入农户代表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做好引导各村居、企业、单位及广大市民养成习惯,推动全社会形成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

  如果说李家巷镇是用心在做好垃圾分类的话,那智能化手段便是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通过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提高垃圾分类正确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运维成本,可谓是一举二得。

  “长兴县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以二维码为标识,将各个小区的居民家庭和垃圾袋精准绑定。”长兴县建设局党委委员吴丽丽介绍,智能化垃圾分类,不仅做到了“前端有投放、后台可溯源”,同时,实现了对居民投放环节的监督溯源。

  “我们将积极探索如何结合大平台数据,使用二维码打分。”该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钟小丰介绍,检查人员可以通过扫码进入“李家巷垃圾分类”系统,根据商户、住户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打分。打分情况也可以通过系统发送到商户、住户手机,提高大家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三方协同”赋能基层治理
乡村民宿服务认证授牌
垃圾分类有了智能帮手
网诈案件资金集中返还
护水靓环境
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企业服务驿站专解急难愁盼
两地协作升级医疗帮扶
创新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