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施芳
本报讯 昨天,长兴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介绍了长兴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和成效,并发布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及发现新物种情况。
长兴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临太湖,属浙北平原区与浙西低山丘陵区交接过渡地带,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组分齐全,全县拥有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湿地,两个省级森林公园和一个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生物多样性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长兴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提升了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长兴第一次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发布会。”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副书记、副局长周芸说,2018年至今,长兴先后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生态系统、野生高等植物、昆虫、大型真菌等类群调查,新一轮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调查等,全面完成全类群本底调查工作。
通过多次生物多样性调查,系统地掌握了县域生物多样性现状,并全面梳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单。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兴共记录有野生动植物3434种,包括高等植物1591种、哺乳动物46种、鸟类247种、两栖动物27种、爬行动物47种、鱼类104种、昆虫760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82种、大型真菌373种、浮游植物74种、浮游动物62种、周丛藻类33种;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77种,包括高等植物24种、脊椎动物49种、无脊椎动物4种;受威胁物种24种,包括极为(CR)等级6种、濒危(EN)等级7种、易危等级(VU)等级11种;受威胁大型真菌1种。
近年来,长兴先后在全省率先编制和发布《县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扬子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对“旗舰物种”扬子鳄加强专项保护,对白颈长尾雉等“重点物种”开展专项监测,并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经过40年努力,扬子鳄数量从11条发展到目前的9000多条,并以每年500条左右的速度增加,从濒临灭绝到备受关注的“小可爱”,扬子鳄的“绝处逢生”见证了长兴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努力。
为更好保护生态,长兴一方面进行空间管控,提升生物多样性监管水平,另一方面多部门联合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据了解,为了让不同生物都有良好的生长空间,长兴持续优化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并落实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2022年9月,长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6.16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11.6%;分级分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实行自然保护地差别化管控,划定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7个,总面积为40.421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2.82%。在全县范围内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32个。
此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中,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依托浙江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浙北基地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开展了长兴县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
本次发布会上,还重点介绍了重要新物种和新分布。近年来,长兴先后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这也刷新了这一鸟类在浙江省分布最北的记录;两栖纲无尾目树蛙科原指树蛙属新物种——长兴原指树蛙;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韭科水韭属新物种——长兴水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