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纵览人民政协所走过七十五年的光辉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民主监督作为政协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七十五年的风雨兼程,民主监督为人民政协不断适应新形势、创造新模式、充实新内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新使命新担当,呼唤出人民政协要有新思路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之一,这既是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地提炼,更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政协组织,我们应当首先着眼于紧扣新时代脉搏,从三个方面深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凝聚政协委员的思想认识,建诤言、献良策,尽心尽力履职好政协民主监督,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一是有利于推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作为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有着历史的必然,更有着现实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既要构建基本政治制度,又要推进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便应运而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诞生作了全面准备。进入新时期后,由于政协位置超脱,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其中部分是新生代企业家,因此,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发扬民主和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政协委员可以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专业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有助于执政党自觉接受监督,发现自身不足,避免出现决策失误或者减少失误,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与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水平。由此可见,政协的民主监督对巩固和提高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二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孟德斯鸠针对权力滥用,提出了“以权力约束权力”。但监督公共权力运作的另一形式是“权利制约权力”。人民政协这种组织载体及其法定职能的履行,就像一根纽带,联结着各阶层民众和党委政府,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通过政协这一组织汇聚起来,把民众自发的、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转化为有组织、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政协把民主监督镶嵌到政治运行体系中,势必会改变政治体系的权力结构与运转方式,影响着整个政治体系的运转效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中,有利于保障政治体系沿着正确的方向正常运转,不偏离人民民主轨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适应时代发展的民主监督,是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有助于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同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它是以政协组织或委员的批评、意见建议为主,最终形成民主监督建议书。因此,不具有纪律约束性和法律约束性。它也不同于舆论监督,它是由政协针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问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实施,不具有分散多点式、语言非理性、观点盲目性和随意性。尤其是当群众受到行政机关不公平待遇后,一方面感到没必要进行行政复议,另一方面又不想把事情放到网上,搞得人尽皆知,这时就可以通过发挥政协“软约束”的优势,通过政协有组织地深入调研,通过政协委员把这些“牢骚”准确地表达出来,再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适时按照监督建议书进行“回头看”。通过发挥民主监督的优势,有效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完善,反过来还可以提升政协整体民主监督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
(作者系市政协办公室行政接待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