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玲
家住三楼,没有一方小院种花种菜,女儿和我都深以为憾。虽说在家中阳台上,也可买盆种花种菜,可到底不如将种子或秧苗种在“地球花盆”中,让其沐浴阳光雨露清风,自然自在生长得好。
为了让女儿切身体验露天种植与收获的快乐,经一楼邻居同意,我决定带着女儿,在邻居家院子外墙沿的荒草地,开辟一小块菜园。因为不忍心拔除太多的野花野草,也因为自知园艺技能有限,我们开辟的小菜园,只有约一米长、半米宽,也就是仅有半平方米大小。我和女儿捡来一些枯树枝,给菜园围出一圈简陋的矮矮的栅栏,算是领地标记。春末,我们去早市买了豆角、菇娘、苦瓜秧苗,在此种下。家里几根没来得及吃、长出根须的山药,也在旁边埋了下去。
院墙外这片荒草地,早在我们刚住进这个小区时,土层很薄,十分贫瘠,只稀稀拉拉长着少数几种顽强的野草,不管远观近看,都大片大片斑秃裸露着。年复一年,春生秋凋,旧年的野草以其血肉之躯,化作肥料默默滋养着这片地,并繁育出越来越多的儿女,邀请到越来越多的种群,在此安家落户,生生不息。这里渐渐变得绿草如茵,野花如绣。
虽然开辟迷你小菜园,重在园艺过程的体验,并不强烈期待它会给我和女儿带来怎样的硕果回报,但种下菜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一并种下了对绿色生命春萌夏茂的牵挂。所以每天幼儿园放学后,女儿都要牵着我的手来菜园,仔细观察菜苗的长势,偶尔浇浇水,松松土,拔拔草,也欣赏下周围的野花野草。
菜园周围的野花野草,有我和女儿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就用识图软件识别,鸭拓草、苦卖菜、草木樨、猪殃殃、旋覆花……逐渐记住了很多野花野草的名字。这里俨然成了我和女儿上生物课的实景地,或曰“百草园”。有些野草无视栅栏,闯进菜园里,我只好把它们拔去;有些野草如紫苏,带着童年记忆与乡愁,守在栅栏之外,让我倍感温暖欢喜。
挨着我们的小菜园,有邻居栽的一棵樱桃树,树下放了一口闲置的石臼储水。不知是不请自来的还是邻居水培的,石臼里漂浮着一丛荇菜,就是《诗经》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荇菜。这个夏天,它开出了两朵小黄花,小花五瓣,边缘似带绒毛,煞是可爱。黄花,碧叶,清水,映照着蓝天、白云、树影,像一幅画。石臼旁有一株紫花耧斗菜,在四周粗服乱头的野草中,可谓美得不可方物。
从开辟小园起,除草、翻地、选苗、扎栅栏、搭豆架、施肥、浇水……这每一步,我都是带着女儿一起做的。菜园这么小,谈不上辛劳,女儿兴致勃勃,感受到了无穷乐趣,还有认识自然的喜悦。她终于知道:豆角开的花是紫色的,幼嫩的豆角是浑身带绒毛的;菇娘果是罩着“绿灯笼”长大的;山药的红茎绿叶会顺着墙缝爬得很远;苦瓜开黄花,在阳光沐浴下亮得耀眼,更可爱的是那一颗颗尚未绽放的苦瓜花骨朵儿,在一片片西瓜籽大小的心形嫩叶的衬托下,在一节节细直嫩茎的撑举下,开心果一般,小橄榄一般,惹人爱怜。
终于到收获时节了,我和女儿采摘到了几个已成熟的豆角和菇娘,苦瓜和山药还有待时日。虽然一次采摘的数量很少,既不够做菜,也不够解馋,但胜在每隔三五天就可采摘一次,收获的欣喜,可以持续很久。
我想土地就是这样,只要你认真走近它,观察它,它就能给你发现和启示;我想植物就是这样,只要你愿意爱护她,等待它,它就能给你色彩与生机。
半平方米的小园种植实践,我和女儿收获的,除了可欣赏的花朵,可品尝的果实,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也爱土地,爱自然,爱草木,你定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