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发布会公布了第37届金鸡奖提名名单,我市德清籍青年导演陈小雨作品《乘船而去》获四项提名。据介绍,该影片具象展现了“江南水乡”寄寓的哀思和悲情。影院里,荧幕上那只摇摇晃晃的船,载着无数湖州观众驶向了故乡的小桥流水。
同样靠着水乡情结激发创作灵感的,还有油画家刘旭春。媒体报道,几十年来,他用油画笔触捕捉湖州的绿水青山,创作了1000多幅作品。在他眼中,光影下柔和的水有着一种朦胧的美。画布上,他让湖州绿水照梦来。
为何水能成为艺术家们共同的语言?或许因为,水是生命哲学的生动体现。水浸润了人类文明,人们依水而生、逐水而居,人类的存续与繁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皆得水而兴,与水密切关联。老子认为,水是“至柔者”,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老子哲思的镜鉴下,水默默滋养世间万物,谦逊自守又刚强坚韧。
湖州人对水的眷恋,不仅源于地理上的依存,更是一种文化与精神上的共鸣。在湖州,既有柔情碧波,小桥流水闲村落,也有烟波浩渺,暮霭沉沉楚天阔。它们滋养出物阜民丰的沃饶之地,孕育出满目琳琅的物华天宝,雕琢出江南儿女的灵秀万千,更流淌出水乡无尽的活力与希望。艺术的力量动人心肠。我们见证着湖州碧波荡漾的绿水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乐见湖州因水而富、因水而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湖州有许多的艺术创作,正是通过这种对水的独特表达,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创新的江南水乡形象。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秀丽,更是历代湖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启示我们,应更深入挖掘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湖州之水,不仅赋予了这片土地自然风光的旖旎,更孕育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与人文的深厚底蕴。它宛如一条纽带,连接着湖州百姓的心灵与家园,承载着无尽的乡愁与梦呓。因此,爱惜与保护湖州的水,就是守护这片土地上最为珍贵的情感纽带。
期待未来能更好地书写湖州水文化的大文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湖州之水映照人文之美,让更多人看见江南的碧水长流。
(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