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番薯地

  ○ 杨剑锋

  父亲新垦的这片番薯地非比寻常,它就坐落在自家老房子的三楼屋顶上。那上面有一方光秃秃的空地,面积大约80平方米左右,距离地面差不多高达10米,“高空”菜园由此得名。恰好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父亲是个一辈子闲不住的人,自从医院副主任医师岗位退休后,津津乐道于种植各类瓜果蔬菜,自诩为“新型农民”。近些年,他因身体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了走路日渐不便,无法去离家稍远的菜地里侍弄作物,却又打起了改造屋顶阳台的主意。于是,父亲说干就干。他雇人上楼肩挑背扛了整整两大车新鲜泥土,并用砖头专门砌好土地围挡和排水口,还特地买了一口大水缸放在地边上蓄接雨水,作为补充从地下水井抽水灌溉的备用手段。

  待一切工作准备到位,父亲开始着手选种合适的蔬果品类。之所以最终他种了番薯,主要是出于薯类不怕日晒的考量,其喜热耐旱的特性适合在高空的地里栽种,只要生长期浇水充足,它就容易成活,收成也有保证。果不其然,今年夏季连续遭遇多日40℃高温验证了这一点,父亲说,倘若换做其他蔬果,估计十有八九要被酷暑烤焦。而番薯的生命力却是非常顽强,尽管长在三楼的楼顶,却在父母精心浇灌下成功抗旱并结出累累硕果。父亲还说,自从屋顶开辟出番薯地,屋子里面凉快了许多,其繁茂的藤叶为家人们隔热降温还立下“汗马功劳”哩!

  俗语说,“人不偏地,地不欺人”。国庆前夕,父亲喜滋滋地发来一段菜地里迎风招展番薯藤蔓的短视频,告知了我即将丰收的喜讯。望着满屏绿油油的叶子,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这片番薯地究竟其成果会如何?这次趁着假期,我带领儿子一起回家看望父母,也难得体验了一回人在高空挖番薯的乐趣。

  挖番薯是一项体力活,若是人们在平地上挖番薯,番薯藤蔓为了充分吸收土地精华往往扎得很深,手里的锄头必须要抡圆了使劲,这样方能深刨到其根部,然后才可能将整根藤上的番薯连根拔起。而在“高空”菜园里挖番薯,却让人省下了不少力气,由于阳台上土层的厚度只有不到50㎝,只须用锄头在藤蔓周围刨开泥土,一根根饱满的番薯马上就暴露在你的眼前。

  为了方便干活,父亲先用柴刀清理了地面上交织缠绕的番薯藤蔓,只留下一株株主根茎,早已手痒的我挥锄起劲挖了起来。父亲见我一副大马金刀的样子,赶忙提醒我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一不小心挖断了根茎下面的果实,破了相的番薯不光口感会受到影响,贮存起来也不会放得久。没想到挖番薯还是个技术活,听了父亲的话,我下意识放缓动作幅度,小心翼翼沿着根茎刨松泥土,好似野外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宝贝一般,生怕碰伤了番薯。很快,我便有了惊喜的收获,躲藏在泥土里的番薯宝宝们争先恐后露出粉红色的大大小小的“身板儿”。懂事的儿子在一旁也没闲着,负责捡拾我的劳动成果,很快就盛放了一小筐。只不过,久疏体力活的我挥锄三五下便气喘如牛,手中的锄头变得越发沉重。父亲看我体力不支,便从我手里接过锄头接着挖。尽管年逾七旬,父亲仍老当益壮,每一次挥锄都十分有力,在他身后地上的番薯也堆得越来越多,让儿子忙得不亦乐乎。

  毕竟年岁不饶人,由于担心父亲身体太累吃不消,我们在挖完两茬地后就收了手,没想到挖出的番薯竟装满了一只蛇皮袋。父亲嘱咐我务必全都带上,番薯是很好的粗粮,多吃对身体健康有益,尤其这是产自“高空”菜园的绿色有机食材,更加难能可贵!自家吃不完,还可以送给亲戚朋友一道品尝,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父爱如山,此时具象化为这袋子沉甸甸的“高空”番薯。那一刻,有一份别样的感动萦绕在我和儿子的心头,满是香甜的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乡村婚事
父亲的番薯地
温暖如初
苏醒(油画)
在红灯变绿之前
扭痧记
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