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职毕业生凭何赢得本科院校青睐

  近日,“22岁高职毕业生成高校木工实训课教师”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报道,今年6月,22岁的叶崇政从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通过招聘入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不少关心职业教育的人都还记得,2014年,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邢小颖,入职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实际上,邢小颖只是其中之一,在清华大学,像她一样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实践课教师还有很多。

  这些任职于本科院校的职校毕业生之所以为大众所关注,不仅因为他们属于同龄人中间的佼佼者,也因为他们打破了高校依靠学历选拔人才的思维定式。他们生动地说明,除了拼论文发表和课题数量,年轻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赢得高校青睐。

  高校不管是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还是为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抑或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都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技能的培养。本科教育并非只有理论学习,结合学科需求打造一支实训教师队伍,是高校师资建设不可忽视的构成。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人才培养需要面向社会需求。社会不仅需要理论研究型人才,还需要实践应用型人才。很多专业领域都需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满足工作实际的需求,哪怕是理论学习和研究也少不了实验的证实。这为诸多本科院校重视实践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脱颖而出的职校生都是依赖过硬技能受到更高学府青睐的。比如,邢小颖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入职清华,此后还获评工程师职称;叶崇政去年9月荣获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木工项目优胜奖……他们通过寻找到自己所热爱和能够坚持的领域,练就过硬的本领和技能,从而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中已经涌现出一批职业本科高校,不少普通高校也选择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职业教育唯有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加强质量建设,才能成就更多青年的未来。

  (胡波,载《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写好老旧电梯更新“后半篇文章”
高职毕业生凭何赢得本科院校青睐
探厂视频带来制造业机遇
向科技借力 为安全加码
防“山寨”食品“搭车销售”
让养老服务信息“多跑路”
租房不该“卡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