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练市船拳传承人陶新卫
我叫陶新卫,是省级非遗——练市船拳传承人。我今年已经70岁了,练船拳已经有50多年,这门武术早已和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出生在南浔区练市镇达井村,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船拳文化村,已有100多年历史。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老拳师,耳濡目染下,我对船拳表演情有独钟。12岁那年,我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船拳。只要是练武术,就没有不辛苦的,但我从不后悔。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练好船拳,我每天早起晚睡,勤勤恳恳练功。船拳的拳术和兵器传统套路结合起来多达近百种,好不容易学会基础招式,耍器械又让我犯了难。十八般兵器哪个不重?初学时,动作不熟练,总会不小心伤到自己,手上、腿上没少受伤。我父亲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渐渐明白,只有咬紧牙关拼命练,才能练出真功夫。
鼎盛时期,我们村里曾有200多人一起练船拳,那火热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而如今,不少老拳师已离世,年轻人对打船拳兴趣不高,传承出现了断层,练市船拳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我逐渐意识到船拳的传承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也明白了身上肩负的重任。
这些年我们带着船拳走出村子,参加省里的比赛,拿到过全能冠军,还得到过金牌,那种为村子争光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这些成绩对我来说,是对自己多年苦练的最好回报,也是对练市船拳的肯定。我们还会每年到学校去展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船拳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这项武术的魅力。
我希望一代又一代人都能把船拳的火种延续下去,所以我把这份技艺传给了我的儿子和孙子。现在,我儿子从事船拳和高杆表演工作,我的孙子也每天都在坚持练习船拳。看到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学习发扬船拳精神,我心里感到无比欣慰,这也让我对船拳的未来多了一份信心。
船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武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我们练市人代代相传的精神。
虽然我已届古稀,但只要我还能动、还能教,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对这片土地、对这门技艺最深的情感。我希望船拳这项非遗能够薪火相传,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学习船拳,不让它在时代的洪流中消失,让练市船拳的火焰在新时代里燃烧得更为明亮。我相信,只要坚持,这片文化的火焰就不会熄灭。
(见习记者 王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