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医生实效履约 助力残疾人精准康复

  市残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残疾人疾病负担重、健康风险高,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做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康复服务需求,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湖州市高度重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工作,市卫健委和市残联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建立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为一体的“康复之家”康复服务网络,建成综合指导型、就近就便型、庇护共建型、同伴互助型等基层残疾人康复阵地11家,组建855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建立家庭病床3469张,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每年均保持在96%以上,并实现了全市所有持证残疾人家庭签约服务费个人支付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做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残疾人享受就近就便“家门口”康复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的重要形式。不断改进和提升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既符合残疾人的健康期待,也是推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

  康复服务是帮助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残疾人康复服务包括专业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职业康复和体育康复等多种内容,是残疾人就学就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康复服务不仅可以帮助残疾人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更快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

  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优化康复服务的主要手段。相比其他康复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让家庭医生和残疾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传递预防为主的服务理念,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便捷的转诊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残疾人在基层得到康复服务的便捷性和及时性。进一步做精做实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推动康复服务整体的提质增效。

  立足新时代新要求,聚焦重点,持续优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时代下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日趋多样化,不断提升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质效尤为重要。所以要围绕明确重点服务内容、扩展签约服务范围、加强监督考核管理等重点,持续推动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精做实、做深做细。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签约服务的激励与支持体系,依据残疾人家庭医生的工作特点和需求制定激励措施,用好残疾人康复之家的设备和技术支持,通过内在动力与外部支撑两个层面,对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进行激励和引导。要进一步明确服务重点,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特点,根据身体条件、健康状况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同,制定服务方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签约服务和康复指导,提高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比如,对于肢体残疾人,家庭医生应更多关注早期康复介入及并发症处理,发掘患者残存功能;对于精神残疾人,则应多关注其服药情况、服药后稳定状态、生活作息情况等。要进一步扩展服务范围,树立“普惠+特惠”理念,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多部门协作,鼓励社区参与,发掘公共卫生服务中能够与残疾人服务相结合的内容,做到工作共推、成果共享。比如,通过开展残疾人健康讲座、康复知识培训,提供就医服务、喘息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内容,扩展服务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家庭签约医生能力建设,通过培训、上级医院岗位实训等途径,常态化组织家庭医生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针对残疾人健康管理的专项培训,提升签约团队的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做实日常管理。坚持把家庭医生团队组成、服务对象的数量、履约率、续约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签约居民满意度和团队成员满意度等作为核心指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监管,完善服务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残疾人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内容。同时,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思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公益
坚持改革创新 全力以赴将新蓝图变成实景图
以高质效行政执法护航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家庭医生实效履约 助力残疾人精准康复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