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好青山守护者

湖州应急构建森林防灭火立体防线

  莫干山森林防火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

  森林防灭火驾驶舱平台接入“浙江省森林防灭火在线”系统

  森林防火巡查

  基层应急救援队伍

  防灭火应急演练

  救援装备迭代升级

  森林是地球之肺,它孕育生命,滋养万物,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大自然的卫士。然而,一点火星就可能引发一场森林大火。3月19日,是我省第16个森林消防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患未‘燃’,‘森’生不息”,它提醒着人们关注森林的安全与生态的平衡。

  在湖州这片绿水青山间,森林防火不仅是一项日常任务,更是守护绿水青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近年来,市应急管理部门积极落实“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主题实践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构建森林防灭火立体防线,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筑屏障  织密森林防灭火安全网

  绿水青山,是万物共生的家园,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森林防火,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全方位森林防灭火体系,通过“防控织网、科技赋能、群防聚力”三重屏障,织就森林安全立体防护网,全面推广长兴县夹浦镇全国乡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经验,在全市50个涉林乡镇(街道)启动“五网一平台”规范化建设,打造覆盖“防救”一体的“基层森林防灭火指挥调度平台”,实现镇域森林火灾防救能力升级。

  在火源防控方面,加强农事用火、祭祀用火、旅游野炊、林业生产等用火管控力度,突出春耕、秋收、清明等重要节点以及森林高火险期,通过“定点值守+流动巡查”动态布防,确保重点时段火源管控“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在重要地段设置固定防火检查站9处、声光电警示装置120处、“森林智眼”443个,其中高位热成像61个、卡口监控382个、固定宣传牌200余处,筑牢林区联控屏障,织就重点林区全天候智能监测网络。

  此外,我市将“民间力量”“土专家”和社会化救援队伍纳入森林消防责任队伍体系,组建“30人镇级综合救援队+15人村级扑火小分队”,夯实基层队伍防控建设。同步推进“防火承诺书”入户签订工作,构筑群防屏障根基,构建起“户户都是观察哨、人人都是防火员”的群防格局,通过层层设防、环环相扣的防控体系,让森林防灭火安全网越织越密、越筑越牢。

  抓实效  建强森林防灭火力量

  建设智慧中枢,集成防救信息。在科技应用方面,湖州已走在全省前列。打造森林防灭火驾驶舱平台,接入“浙江省森林防灭火在线”系统,整合防救两端6个层级、11个单位,共计6类58项相关数据,实现防救信息一图展现。建成全区域的三维立体地形图,构建“最佳救援路径模拟”“火情发展态势模拟”“灾后评估”等智能模型,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平台还融入“浙江省静止卫星林火监测系统”,推进部门高位实时瞭望监控预警信息共享。在重要林区路口接入监控、重载云台、电子警察等设备,实现音频、视频全域覆盖,全面优化救援流程,提升指挥实时性,实现从“人防”向“技防”转变。

  “得益于‘全市一张图’平台的应急要素数据资源池的建设,我们可以快速获取灾害事故现场及周边重点部位、基础设施、风险分布情况,掌握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分布信息,指挥调度更加高效。”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火种不进山、隐患不出村。我市在各林区乡镇建立森防指挥所,统筹应急管理站、农业农村办等协同参与的“1+9”森林防灭火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会商研判、火险防控、抢险救援等16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定人定岗定职责”工作制度,落实镇级责任人50名、村级网格责任人496名、护林员255名,构建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扑、责有人担”。

  我市制定《湖州市“以水灭火”技战术地方实施标准》,布设水源1000余处,积极打造“1公里水源供给圈”。全面实施推广“引水上山、以水灭火”扑火方式,规范“以水灭火”,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的救援能力。此外,完成防火巡护道500余公里新建和改造,林火阻隔网密度超17米/公顷,形成“自然阻隔+工程阻隔+生物阻隔带”系统。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森林防灭火装备现代化建设。全市配备各类森林消防车50余辆、高压水泵200余台和风力灭火机、油锯等其它灭火设备700余台套,大大提升队伍机械化和机动性能。重点涉林村配备新型立式高压水泵,可覆盖辖区所有山林,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成立浙江省航空应急救援湖州德清备勤基地,1架空客H225救援直升机常驻德清莫干山通用机场,新增建成直升机临时起降点2处,实现全市临时起降点全覆盖,真正做到空陆联合作战。

  在隐患动态排摸方面,加强对新业态的管控,建立常普常新动态排摸机制。充分发挥全市597名专兼职护林员巡山护林的“守门员”作用,开展涉林露营地、林缘酒店、山区民宿、农林交错区等重点区域的检查,丰富完善灭火数据信息库,为分析研判森林防灭火形势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针对露营地森林火灾隐患较大的问题,依托“七张问题清单”机制,推进露营地火灾隐患拔钉除患,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实效清单”,变事后被动查处为事前主动监管。

  拓渠道  构建多维森防宣教新格局

  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湖州同样不遗余力。如何实现“火种不进山、隐患不出村”?市应急管理局将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灭火“五进”活动,突出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开设森林防火知识课堂,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同时,持续在基层开展“敲门行动”,送法上门,将警示教育延伸至居民社区、田间地头。只有防火意识和观念在基层群众内心扎了根,推动森林火灾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才能打通基层“最后一公里”。

  此外,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统筹宣传、公安、民政、教育、自规、文旅等部门和区县协同发力,充分利用抖音、微信等媒体平台及农村应急广播、流动宣传车、宣传横幅、手机短信、电子语音宣传牌等载体,全方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精准开展全域全民宣教警示。运用流动宣传车、固定宣传点等方式,在林区周围村庄进行巡回宣传。利用“村村通”广播播放森林防灭火知识音频,确保村庄内“天天有声、人人受教”,真正做到防灭火宣传人人皆知、入脑入心。在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安全手册,重点宣传防灭火知识和森林防灭火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农村、社区、学校、景区等公告栏张贴反面典型案例,用真实案例唤醒群众对森林火灾的敬畏之心。

  同时,因地制宜加强对重点人群管控,紧盯“驴友”、林田交错处务农人员、回乡祭祀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等重点群体的精准宣传,设计有针对性的火源管控宣教内容和方式,杜绝人员携带火种进入山林,防止因烧香烧纸、烧荒炼山、露营烧烤等引发森林火情。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党员的作用,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逐一落实监护责任,严防玩火弄火引发森林火灾。针对林区务工人员,切实抓好森林防火责任落实,确保风险管控到位,坚决防止因施工作业和人员吸烟引发森林火灾。

  强队伍  铸就本领过硬应急铁军

  为了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森林应急铁军,我市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基层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创新开展森防队伍“A、B、C”等级标准化建设,新增专业队伍2支,建成专业队伍6支45人、半专业队伍59支1836人,实现100万元以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同时,织密以镇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为主力、村级扑火小分队为前哨、社会化队伍为补充、周边乡镇联动支援的应急救援网,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各涉林村组建不少于15人的村级扑火小分队,确保突发森林火灾第一时间得到应急处置。

  在队伍规范层面,设立单兵、班组、队三个级别,确定穿着、携行、运行标准及队形编成;统一指挥口令,明确4类16组口令;统一技战术动作,设计各型号森林消防水泵并联、串联、串并混联3类应用技法,制定4项标准化操法,编制森林消防队伍《训练规范》《操作规程》,推动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确保一有火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在备战演练层面,常态化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实战应急演练活动,组织开展水泵操作、风力灭火机使用、油锯操作等各类扑火装备的技能培训及比武。截至目前,全市各队伍共开展各类比武演练63次、业务培训108次,不断提升实战能力。同时,为有效应对“大灾、大险”及跨区域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在苏浙皖毗邻地区长宜广三市(县)护林联防65年基础上,深化合作,签署《应急管理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开展联合实战演练,深化跨区域森林防灭火联动共保。

  “我们将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手机、宣传车、宣传标语等载体,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积极倡导‘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理念。同时,加强常态化防火巡查,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制度,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俞黎新

  本版图片由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视野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图说
湖州应急构建森林防灭火立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