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一天能打10万通电话,有平台号称一天处理100亿条数据……央视3·15晚会提到:近年来,互联网出现了很多“精准获客”的广告,声称通过这种“大数据获客软件”,商家可以精准获取海量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等信息,还可将用户习惯进行数字化标注,并将“精准”的个人信息在市场上销售。
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但在利益的驱动下,它们却成为了黑色产业链的核心工具,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也随之攀升。个人信息泄露为何屡禁难止?相关立法亟待完善,进一步明确数据收集、使用的法律边界,构建起完善的数据保护体系。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平台更要担起责任,不能让“保护用户隐私”沦为一句空话。
图/叶品 文/寿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