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璐
“这是我们最后的约定!”3月23日上午,74岁的杨冬青老人因病离世,老伴李新娥按照他的遗愿,联系了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办理遗体捐献手续,老人的遗体被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为医学研究作一份贡献。
“最后的约定”成为夫妻俩生命谢幕的共同选择——以遗体捐献完成人生的最后篇章。
2021年,李新娥和一对好友夫妻聊天时知道他们都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当即她就咨询了详细的事宜,并有了一个决定。
回家之后,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伴,玩笑的语气问他:“百年之后,我们要不要还在一起?一起给国家的医学研究作点贡献。”
老伴也很赞成,笑着回她:“当然啦!我们约好了!”
“因为捐献遗体必须要子女同意,所以我们家专门还开了家庭会议。”李新娥说,一开始子女还有些犹豫,但是他们尊重父母的决定:生命到了尽头,如果能为社会再做一些贡献,确实是件好事。
“像这样夫妻、一家人来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大爱的体现,也是大家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认同。”市红十字会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不断提升,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登记者逐年增多。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1.97万人登记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实现器官捐献124例,遗体捐献72例,角膜捐献156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