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重管理,你行动了吗?

  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联合门诊诊室内,患者正在咨询。

  记者  张璐

  今年全国两会上,“体重管理”成为大家热议的重点话题。体重这件“私事儿”一下子成了“国家的事儿”,国家卫健委更是决定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全国各地不少医院都相继开设体重管理门诊。

  体重管理真的需要去医院吗?只要“管住嘴迈开腿”是不是一定能减肥?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了我市多家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的医院,为大家一探究竟。

  中医减肥并非单纯追求体重减轻

  随着科学减重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医减肥这几年一直比较受欢迎,不过中医减肥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3月18日上午,在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理疗室内,患者朱女士正平趴着做“平衡罐”。这是她第3次来看养生调理肥胖门诊,每周一次。

  和传统的拔火罐不同,中医师通过闪、揉、走、抖、留等手法在患者背部行罐,整个过程大约20分钟,之后她还要再做一组腹部的火龙罐综合灸。

  做完理疗,副主任中医师樊志丽又给她搭配了中药内服及药膳营养餐食谱。

  “以前也胖,但是人没什么不舒服。最近半年一下子胖了10公斤,身体各种不舒服,所以想着找中医看看。”朱女士说,这半年经常要加夜班,所以晚上总要吃点东西,结果胃口越来越大,不吃就难受,体重蹭蹭涨。

  还记得她第一次来检查评估的时候,不仅血压、血脂和尿酸高,还有脂肪肝。“经过中药和理疗之后,食欲明显能控制住了,最主要一掉秤,人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不用节食的情况下,她仅2周时间减了4公斤。

  “艾灸、拔罐、穴位埋线和贴敷都是我们中医调理的手段,通过温经通络、除湿逐寒、健脾化湿等作用,激活代谢的同时达到减肥的效果。”樊志丽表示,有过减肥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饿瘦—反弹—代谢紊乱,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最糟糕的是,通过节食减肥还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比如气血亏损,出现乏力、头晕,女性月经量少、闭经或不孕等;脱发、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便溏;耗伤肾精,导致肾气不足,影响生殖和内分泌功能,出现腰膝酸软、畏寒、性欲减退、脱发等一系列症状。

  “减肥不是与身体对抗,而是唤醒内在平衡。”樊志丽告诉记者,中医减肥,更主要在于调理,这也是他们现在推崇的减肥理念。因为每个肥胖者的血压、血脂、血糖和内分泌激素等指标都不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调理,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她特别提醒,中医减肥并非单纯追求体重减轻,讲究的是在医生指导下,辩证施治,以科学、可持续的方法进行个体化减肥,最终达到身体的健康平衡状态。所以网上那些所谓的中医减肥方或者是药膳等未必人人适用,还是要因人而异。另外如伴随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孕妇在考虑减肥时,要特别慎重,尽量到正规医院的体重门诊先做好评估。

  从“体态焦虑”到“健康刚需”

  近年来,肥胖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除了有女性“体态焦虑”的减肥需求,中老年男性的“健康刚需”也在增加。

  比如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打呼就是其中之一。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口腔、颈部等上气道部位,脂肪增多会导致气道狭窄,呼吸受阻,从而引发打呼甚至睡眠呼吸的暂停。

  “我老婆说现在晚上总算能睡个好觉了!”近日,在安吉县人民医院成人肥胖联合门诊内,40岁的朱先生特别高兴地跟主治医师蒋飞分享减重后的新变化。

  半年前,身高1.7米的朱先生,体重100公斤。他断断续续也尝试过减肥,但是不管是管住嘴还是迈开腿,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他体检查出了高血脂和高血压,而且睡觉打呼的症状特别“吓人”,用他夫人的话来说“就像打雷一样,而且总感觉下一口气会接不上来。”

  朱先生坦言,人到中年,光吃不运动,代谢又慢,身边和他这样的“中年肥”“大肚腩”一抓一大把。要不是影响健康,他可能也不会下决心来医院减肥。

  除了蒋飞,该院营养科和护理科的医生也都在,他们会根据朱先生现阶段的情况,适时调整减肥方案。

  如今,朱先生半年减了28.1公斤,虽然视觉上看还是微胖,但打呼的症状明显减轻了,血脂、血压也都降下来了。现在每个月复诊一次,主要在食谱和运动上做一些调整。比如,接下来,他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跳绳、慢跑、打羽毛球都可以,要微微出汗;饮食上按照营养师的食谱来,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

  “刚开始来的患者都是其他科室推荐过来的,因为肥胖会引起代谢异常,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的发病率也提高。更麻烦的是,肥胖人群血脂较高还容易合并动脉硬化,心梗、脑梗风险也会升高,脂肪在脑细胞内沉积,还会加速老年痴呆、加快记忆力减退等情况。”蒋飞告诉记者,肥胖的原因可能是遗传、生活方式、药物副作用或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一般或轻度的肥胖人群来说,“管住嘴、迈开腿”的方式或许有用,但对于自制能力较差或体重基数过大的肥胖人群来说,效果就不太理想了。“想要科学管理的话,还是需要一人一策”。

  该院自2023年7月开设体重管理门诊,每个月半天,由该院内分泌科、营养科、护理科等医生联合多学科坐诊,从各自专业角度,为患者开出个性化的减重方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在该院建档、接受长期体重管理的患者有337人,其中297人接受药物、运动、饮食结合疗法后,体重稳步下降。

  体重管理管的是身心健康

  3月20日下午1时许,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联合门诊正式开诊,来就诊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都有一个共通点——体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90后姑娘小丽(化名),身高1.6米,体重70公斤,健身卡办过,私教请过,减肥餐也吃了,半夜饿得肚子咕咕叫,体重还是在60至70公斤徘徊。最糟糕的是,现在每次相亲都因为“胖”被嫌弃,让她身心俱疲。

  “你的BMI值34.3,属于肥胖,体脂百分比40.6,属于严重超标,按你的体重和身高来看,至少减掉40斤,每天摄入热量控制在1500卡路里以内……”联合门诊内分泌科诊室内,主任医师姚建平正在为做完人体成分分析的小丽解读报告。

  离开内分泌科诊室,小丽又走进了隔壁联合门诊临床营养科主任杨红琪的诊室,一日三餐怎么吃?怎么培养“易瘦体质”,杨医生给她开出了专属的“减重饮食处方”……

  有过减肥经历的人都知道,体重管理之所以困难,因为累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对体重的过度关注,可能影响人的情绪,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情况。

  当天来的这些患者中,就有不少人在心理评估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卑、焦虑等情绪。

  “我们成立联合门诊,就是由内分泌科联合营养科、中医针灸科、胃肠外科和心理科的专家看诊,从代谢调理到膳食管理,从针灸理疗到手术评估,一站式破解肥胖难题。 ”姚建平告诉记者,在这里,部分体重基数较大的患者,会有中医科医生进行穴位埋线和中药调理,加速燃脂的效率。对于重度肥胖的人群,胃肠外科团队的专家也会介入,进行微创减重手术的评估。

  其实,在成立联合门诊之前,该院内分泌科、胃肠外科等在体重管理上也开设有日常门诊。有统计数据显示,个人通过饮食运动减重成功率不高,大概5%不到;但通过医学方法减重管理,成功率为28.5%至48%。

  姚建平曾经遇到过一位女性患者,经过药物治疗,3个月时间体重从85.4公斤减到了44.1公斤。不仅体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整个人的性格也从内向变成了开朗,主动在朋友圈晒起了自拍照。“刚来的时候,她总觉得自己因为胖被大家嫌弃,不愿意拍照,也不想社交”。

  对于这一类人,在常规的治疗之外,特别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给予正向的引导和鼓励,缓解他们减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绪性进食、减肥焦虑等问题。

  “当然,所有药物、手术等减重方式,最终都需要建立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上,这样才能有长期效果。”姚建平特别提醒,如果选择药物减肥,一定不要轻信网红产品,目前,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减重药物只有5种,除了奥利司他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都是GLP-1类的处方药,必须要经过正规的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才能合法合规使用。并且服用减重药物后,不少人会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本身胃肠功能不太好的话,并不适合。“医生开药时,也会根据个人体质适时调整用量,并不会作为长期减重的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图说
“这是我们最后的约定!”
体重管理,你行动了吗?
争当“气象小达人”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有新政
特殊儿童走进燃气体验馆
市民网购电动自行车遭遇维权难
“健康口腔”志愿行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