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采风:湖州文旅融合提质增效之道

  胡天琪 陈竑 宋鑫 邓剑刚 毛攀云

  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艺术采风作为设计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教学实践,通过田野调查、参与观察及创造性转化等实地教学方法,不仅搭建了传统非遗项目与现代艺术教育之间的桥梁,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跨界融合,为高质量的文化展示、新消费热点的培育提供了创新思路,更为文旅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湖州拥有湖笔、湖丝、白茶等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不仅是湖州文化的根脉所在,还是现代艺术创作与设计创新的宝贵源泉,更是湖州文旅融合提质增效之道。近年来,艺术采风带领学生深入湖州非遗场域,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采风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采风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还通过亲身体验与创作,帮助学生逐步解码湖州非遗的独特蕴含,从而激发非遗的新生命力;另一方面,艺术采风所创作的非遗作品,通过设计转化为产品、商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产业链,不仅增加了当地的文化消费,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为湖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更为年轻群体之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赋能湖州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承。

  感官体验理解非遗之美

  艺术采风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通过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非遗之美。以视觉体验为原点,在体验非遗绫绢织物时,引导学生进行“形态—结构”二阶观察,欣赏其精美的织纹和图案的形式美,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内涵。以触觉介入为纵深,非遗由于材料的差异和工艺的不同,触感与质地各具特色。通过触觉的感知,学生可以体验到双林绫绢的细腻与坚韧、湖丝的柔滑与光泽等独特的材料特性。触觉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结构与特性,还能激发他们对非遗的再创造与创新设计,显著提升非遗元素的可转化性。以听觉叙事为拓展,在非遗制作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些独特的声音特征,例如缫丝作坊中的器械节奏、竹编时竹条的摩擦声等。这些声音不仅反映了物理动作的过程,更是工艺流程和社会背景的文化映射。通过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艺术采风不仅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理解非遗,还激发了他们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的创造力,推动非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系统思维解码非遗符号

  非遗作为重要的视觉符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和精神内涵。首先,对非遗的解码从形式解构入手。在形式解构过程中,在图形层面,从点线面解码绫绢织物纹样,并分析点线面的变化与构成规律;在色彩层面,从明度、纯度、色相采集绫绢织物色彩模式,并进行元数据记录;在工艺流程层面,通过三维动态捕捉技术,捕捉湖笔笔工捻毛的角度与力度,将制作过程的关键环节与信息整合,为设计提供初步的创作素材。其次,重构是关键,即学生可以将分解后的图形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新的图案和形象,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的风格。同时,这种重构不仅仅限于视觉领域,还可以在新的交互方式中呈现,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增强非遗的趣味性与沉浸感。再者,非遗的情感传递也可以通过重构新的文化叙事来实现,即将非遗的传承人口述历史与文化元素融入具有逻辑性和情感深度的故事框架中,使得历史背景、民俗风情、哲学思想等文化内涵可在叙事中得到展现。学生还可通过绘画或影像艺术的方式,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引导观众在情感共鸣中深刻理解非遗的精神价值与历史底蕴。通过解构与重构的结合,非遗不仅能获得新的创造,同时能够推动文化传承的创新与发展,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设计实践赋能文旅融合

  艺术采风需立足“教育+产业”双轨机制,是湖州文旅融合提质增效之道的落脚点。首先聚焦非遗白描,即通过采风活动,创作出兼具记录性和审美价值的非遗采风艺术作品。其次驱动设计转化,即学生通过非遗专题展览与非遗市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风艺术作品与文创产品转化为市场化商品,不仅实现了文化创意与商业价值的结合,还创造了双向收益,为湖州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点。例如湖笔,在艺术采风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再设计,转化为符合年轻人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满足当代市场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需求。最后搭建产教生态,为湖州青年入乡发展的推进提供有利契机。随着湖州学院设计学院青年入乡村“五个一”工程的实施,以及青年入乡项目“新客人”驿站暨大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落成,艺术采风结合德清县新市特有的非遗,打造“蚕花娘娘”等系列非遗IP,将新市非遗元素由作品转化为产品、商品,有效推动新市非遗资源的双创转化,助力新市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扎根湖州富集的非遗资源,艺术采风为学生提供了从作品、产品到商品的转化,为湖州市文旅融合提质增效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作者单位系湖州学院设计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时评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推动新时代湖州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艺术采风:湖州文旅融合提质增效之道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