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妍
本报讯 身无分文又身患疾病,年过花甲的老谭此前无奈走上了流浪之路。幸运的是,在公安和民政部门的通力配合之下,老谭不仅得到了妥善的医疗救助,近日踏上了温暖的回家路。
“当时他倒在路边,被派出所民警发现并送来救助站。”回忆起初见老谭的那一幕,早已“身经百战”的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郑云秋也略感诧异,“瘦得不成人形了,腿上还带着伤。”
见状,郑云秋没有迟疑,当即与浙北明州医院联系,让老谭住院治疗。
没有亲人陪护,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就充当起老谭的临时家属,隔三差五到医院看望,嘘寒问暖。老谭悬着的心渐渐放松下来,慢慢道出了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
老谭是重庆人,之前一直辗转在各地打零工。眼看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活也就越来越难找了。在把为数不多的积蓄花光后,他的生活就陷入了困难,最后无奈只得走上街头过起了流浪的日子。
在了解了老谭的情况后,市救助管理站当即与公安部门联系,利用大数据锁定了他的户籍信息。随后,还与当地救助管理站积极对接沟通,商定好护送返乡相关事宜。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老谭痊愈了。在为他办理好出院手续后,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郑云秋等便带着他踏上了1200公里的归乡之路。
当家乡熟悉的景色逐渐映入眼帘,漂泊多年的老谭逐渐红了眼眶。他对郑云秋说,他去过很多城市,湖州虽然不大,但却很温暖。这次回老家后,他或许就不会再出远门了,这段特殊的经历,他会一直记在心里。
“出门在外,遇到困难在所难免。走投无路的时候,流浪乞讨不是办法,不妨大大方方走进我们救助管理站,只要符合救助条件,哪怕困难再大,我们也会尽量帮助遇困人员顺利回家。”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沈树强说,此次在救助老谭的过程中,他们针对特殊救助人员建立“站内照料+医疗救助+护送返乡”的救助模式,达到了满意的救助效果。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对这种从治疗到返乡一“站”解决的救助方式进行优化,希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帮助更多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踏上温暖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