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政协故事从“纸面”走进“心尖”

  包玉院

  “精准”“匹配”“创新”“拓展”“丰富”“多元”……在湖州市政协围绕青年夜校如何从“走红”到“走远”主题开展的协商会里,32名市政协委员、界别群众聚焦问题,一个个金点子、一条条好建议,让“满血复活”的夜校正向“出圈”。信息爆炸时代,政协外宣工作如何突破 “自说自话” 的圈层,让协商民主的声音既传得开又打得响?从人物宣传的“温度”到活动策划的“巧度”,湖州市政协正用基层实践书写着破题答卷。

  一、从“会议简报”到“生活场景”:让外宣跳出文件堆的关键一步

  去年8月,在市政协委员与劳模工匠“面对面”专题协商会上,8名市政协委员与8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劳模工匠代表进行定向结对,并签订结对协议书,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柴利平委员手捧证书,侧身与结对对象深入交流,这个被手机镜头捕捉的瞬间,在新华网客户端收获110万点击浏览量。对比过去“领导讲话 + 会议议程”的固定模式,如今的外宣突破始于场景重构——把镜头对准委员在车间、田埂、社区的真实工作状态,让政协故事从“文件纸”落到“泥土里”。

  “两山·农情议事会”的走红就是典型案例。当张乐委员带着村民走进“共富学堂”时,没有正襟危坐的报告,而是以 “自己的创业故事” 为切口,展开一场充满 “网感” 的对话。参观、提问、交流、模拟等互动环节,让群众发现:原来政协协商不是遥远的政治符号,而是与就业、创业、乡村发展息息相关的 “身边事”。这种场景转换的背后,是外宣思维从 “宣传者本位” 向 “受众本位” 的深刻转变。

  “这个孩子今后怎么办?”去年5月,湖州市政协围绕“深化社会救助改革,推进‘弱有众扶’”开展的双月协商座谈会上,吴勤秀委员生动哽咽讲述了一个故事,大家纷纷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言支招。会议结束次日,市政府有关领导专门召开会议专题调研社会救助情况,推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落地转化。广大群众纷纷留言点赞:“政协为我们托起了稳稳的幸福!”当外宣工作用 “生活显微镜” 捕捉协商瞬间,那些藏在会议背后的民生温度,便自然流淌进受众心里。

  二、人物宣传:从“标签化”到“立体化”,让委员成为行走的政协名片

  打开 “湖州政协” 公众号搜索“吴飞娜”名字,由她组织参与的服务活动满满呈现。在长兴县煤山镇的小学校园里,她为100多名孩子生动讲解着传染病预防和急救知识普及课;在卫健部门为50名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现场展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技能;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联系对接爱心企业、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这些细节丰满的人物叙事,让委员形象从 “界别代表” 回归 “具体的人”。

  传统人物宣传常陷入 “成就罗列” 的窠臼,而湖州政协外宣工作的创新在于挖掘 “反差感” 与 “共鸣点”。陈忠委员在 “民营企业发展” 协商中既有专业建言,也有推动中小学校核酸检测点成立的 “跨界” 操作;在市民服务中心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他亲身体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具体成果,也会在协商会上为年轻人的创意提案 “举双手赞成”。这些多面性的呈现,让委员形象更具亲和力 —— 他们是专业领域的 “行家里手”,更是带着情感温度的 “民生代言人”。

  朱柏荣、车磊委员的 “履职 vlog” 则开创了人物宣传的新形态。镜头跟着他们走进企业车间、走进实验室,记录他们研究产品的第一线现场。视频里,他们反复操作试验器材或检查产品的细节,让网友直呼 “破防”。这种 “沉浸式” 的人物叙事,打破了传统宣传的 距离感,让受众看到:政协委员的履职不是高高在上的决策,而是扎根基层的 “精准滴灌”。当人物宣传聚焦于 “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非 “已有的光环”,政协的外宣便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活动策划:从 “规定动作” 到 “特色打法”,让协商场景成为传播爆点

  今年3月,一场特殊的 “辣味协商” 在德清县新安镇舍北村上演。市政协“《看见》政协在监督”全体监督组成员听取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建筑垃圾违规倾倒专项排查、乡村体育设施建管维等工作的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倒逼相关部门当场回应整改方案。充满“辣味感”,成为湖州政协“《看见》政协在监督”履职品牌的特色亮点,群众直呼“就该这么干!”

  湖州政协“一委一品”工作品牌的成功打造同样源于对传播规律的精准把握。“大爱‘无碍’温暖前行”同心善治·关注群众身边事协商活动中,邀请残障人士代表发言,在努力一字一句吐露出的建议中,以满分的角色参与感,让协商民主变得可触摸、可体验。“原来,政协的情怀,不是写在报告里,而是落在每一次伸手帮衬里。”这种对情感细节的捕捉,源自对 “宣传本质” 的重新理解。当外宣工作开始记录 “协商背后的故事”——湖州政协如何推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成功设立,如何推动全国首个“生态日”设立,如何推动沪苏湖高铁通车,如何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如何推动小竹子长出大产业等,这些 “久久为功” 的细节反而让政协形象更立体。

  这种情感共振在一个个履职瞬间达到顶点。一张“赤脚履职”的照片被深深定格在群众心里。监督小组成员赴南浔区石淙镇开展民主监督,路上突逢倾盆大雨,积水漫过脚踝,大家脱掉鞋子,赤脚淌水过路。“这期监督活动我也参加了,印象深刻!”这种 “去舞台化” 的活动呈现,让受众及参与者都感受到:政协的协商不是 “高大上” 的仪式,而是 “接地气” 的工作实录。

  四、长效机制:从 “单点突破” 到 “生态构建”,让吸引力成为外宣新常态

  湖城大街小巷,“政协委员会客厅” 的标识格外醒目。知联会政协委员会客厅里,墙上挂着近百张履职照片。会客厅不仅是履职平台,更是外宣素材的 “富矿”。每一场活动都有一个应景的主题,牵头委员定制 “全年履职计划”。外宣即根据会客厅属性特长设计传播赛道:知联会政协委员会客厅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议题;新生代企业家政协委员会客厅深耕 “绿色发展”的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法律服务政协委员会客厅专注“法律辅导”“助企纾困”领域的政策解读。这种精准定位让工作品牌宣传避免了千篇一律,形成各具特色的传播 IP。

  在媒体融合加速、注意力碎片化的当下,如何让政协声音突破“内循环”,让协商民主的故事走进群众心坎?——这当然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

  为助力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2023年始,湖州市政协聚焦五大领域,创新打造“请你来协商·‘无微不至’关爱小微企业成长”协商履职品牌,呵护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出海拓市,加快推动电梯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和提升餐饮消费;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每一个主题的选取都适应小微企业生存的当下,每一次调研都深入到小微企业成长的细胞血液,这种 “全民参与” 的传播模式,让政协外宣从 “官方独唱” 变成 “社会合唱”。当外宣工作融入政协履职的全过程,吸引力便不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这或许就是政协外宣的理想状态:不是生硬的政策灌输,而是将协商民主的精神融入城市生活的肌理;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与受众共建共享的情感联结。从人物宣传的 “共情力” 到活动策划的 “创造力”,从场景创新的 “引爆点” 到生态构建的 “续航力”,湖州市政协的实践表明:当外宣工作真正扎根基层、聚焦民生、拥抱时代,政协故事自然会从 “纸面” 走进 “心尖”。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政协外宣工作的 破圈密码—— 用人间烟火气,写好政协大文章。

  (作者系市政协办公室信息宣传处干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图说
   第06版:思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题
让政协故事从“纸面”走进“心尖”
从发展的维度加深理解“两山”理念
加强机关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