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AI分筛,茶厂效率提升300%

  记者  许旭

  本报讯  在长兴的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化车间内,1条全自动生产线正以每小时2吨的速度完成茶叶精加工,机械臂精准码垛的场景取代了传统车间的人声鼎沸。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投资数千万元建设智能化生产线,不仅破解了农产品量产品质难题,技改后效率提升300%,更以2024年超2亿元的销售额稳居全国袋泡茶出口领军地位。

  走进占地2000平方米的洁净车间,仅在进料区可见1名工人值守,智能传感系统实时监测着茶叶的色选、烘干、摊凉等12道工序。最核心的筛选环节,AI色选机通过高端红外深度AI异物除杂识别技术,将茶梗、老片及非茶类异物筛除精度提升至99.7%。“以往需要6至7名熟练工的工作量,现在1台设备就能完成全天候作业。”总经办主任刘金娥指着高速运转的色选机介绍,该设备搭载的智能算法能自主学习不同产区茶叶特征,确保混合原料的品质均一性。

  这条融合机器人操作、数控分析、远程传输等技术的生产线 ,攻克了制约茶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通过智能配方系统实现多产区原料科学配比,依托在线水分检测仪动态调节烘干参数,运用光谱分析技术把控成品色泽。正是这些技术创新,使企业开发的30余种茶饮产品能稳定在日本、欧盟等国际市场进行售卖。

  在泗安镇初康村的农业“双强”项目示范基地,茶乾坤的智能化经验正在转化为行业标准。企业将物联网技术延伸至种植端,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体系。2024年出口数据显示,其袋泡茶在日本商超渠道占有率突破18%。

  “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必须解决自然因素导致的品质波动。”刘金娥拿起一盒即将发往国外的袋泡茶说道,通过建立包含气候、土壤数据的原料数据库,智能系统可自动调整加工参数,确保消费者在不同季节购买的产品保持相同口感。这种技术沉淀使得企业连续3年入围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30强。

  站在智能立体仓库前,AGV搬运机器人正将检测合格的茶产品分类入库。这个投资172万元的仓储系统,使发货效率提升3倍,错误率降至万分之一以下。随着二期智慧工厂建设启动,茶乾坤计划将AI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研发,通过大数据分析海外消费趋势,开发功能性茶饮等高附加值产品。

  目前,企业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特别是近年开发出的茉莉乌龙茶,投入市场后,产量、销量持续快速增长,随即成为主导产品,并实现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填补国内空白。企业也是国内首家茉莉乌龙茶企业标准的制定者,引领行业发展。标志着中国茶产业正从传统加工向智能制造的深度转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AI分筛,茶厂效率提升300%
面对面听青年心声
乡村建设管理有序
充电服务加码幸福民生
义工守护碧水青山
乡村振兴展画卷
寓医于食呵护健康
共享工具屋造福邻里
合力服务退役军人
校警“三轮驱动”织密校园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