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志斌
本报讯 家住南太湖新区凤凰街道青塘社区的特困人员吴先生近日将一面印有“助困解民忧,暖心南太湖”的锦旗送到南太湖新区,感谢社发中心和助联体帮助其对接医院就医,并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和照料。
今年以来,新区助联体依托慕夕公益服务中心专业社工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打造了浙无“南”处救助帮扶品牌,为重点困难群众提供帮扶服务,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公益服务60次,微心愿认领活动20次,帮助完成50人次微心愿,帮扶困难群众300余人次。“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走访入户对服务对象家庭需求进行排摸调查,列出本月困难群众的微心愿。”新区助联体表示,这些“微心愿”会在公众号、社区公告栏等渠道发布,并联动爱心企业、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进行认领,给予困难群众一份温暖。
杨家埠街道志和村李女士为多重残疾人士,家庭经济困难。其孩子渐渐长大,需要独立睡眠空间,却无力添置床具。日前,新区助联体整合资源,联动爱心企业伸出援手,成功募集床、床头柜、书桌等物资,助力孩子养成独立睡眠习惯,完成李女士的“微心愿”。
同时,新区助联体还依托“点对点”敲门服务机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村社,主动排查困难群体需求,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日前,杨家埠街道和桥村村民王先生因肾囊肿复发住院,出院后不慎跌倒致行动不便。村社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协助其办理二次医保报销,并通过三级联动机制向街道及新区助联体反馈情况。此后,助联体联合街道、村社定期走访王先生,了解其实际需求,协调爱心企业捐赠生活物资,将暖心关怀落到实处。
此外,新区助联体创新探索“救助+就业”联动机制,联合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为残疾人提供缴纳社保、发放底薪的岗位,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帮扶。
“助联体打破传统救助模式,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资源,构建起多维度救助网络。”新区社发中心表示,将持续深化助联体救助机制,推动救助模式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从单一物质帮扶向多元服务供给升级,联动多方资源,精准对接重点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提升救助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