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喆文
本报讯 在南浔区,浙一渔业(湖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双林镇共富渔场项目负责人王凌宇日前和工人操控着无人机为虾塘里的沼虾投喂饲料。作为新时代新农人,王凌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智能化装备引入渔业生产,实现了渔业养殖智能化、生态化和高效化。
“我们有智能投喂系统,采用投料机喂鱼、无人机投喂沼虾,智能设备比人工投喂更精准,还能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王凌宇告诉记者,目前,共富渔场以绿色循环高效的稻虾轮作、稻鱼轮作、稻鸭共生模式开展养殖试验,并计划逐步推广。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青年入乡,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南浔区双林镇,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专业的硕士王凌宇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乡村发展的热忱,于去年4月成立了浙一渔业(湖州)有限公司,运营双林镇共富渔场项目。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王凌宇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他毫无保留地将智能化养殖技术和鱼病防治知识传授给当地养殖户。
“小王来了以后,带动我们传统养殖理念更新,产量上去了,智能化水平上去了,销量也提升了,省工省力。”双林镇跳家扇村村民陈晓清说。
科技赋能带来显著成效,去年共富渔场120亩鱼塘完成销售额160万元。目前,王凌宇的共富渔场除了养殖无抗鲈鱼、建立健康养殖标准,还开展了320亩稻渔轮作项目,预计今年,同比销售额将突破300万元,接近翻番。
“我们来到双林镇后,当地政府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非常大的平台,我们也希望把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生产中。顺利的话,预计明年可以推广500亩甚至1000亩养殖面积,也能够帮助当地村民增收,争取实现每亩地增收2000元左右。”王凌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