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梦佳
本报讯 在德清临杭物流园三区码头作业区,4幢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堆场仓库近日进入验收阶段,将于下月投入使用,届时将新增4个1000吨级和6个500吨级泊位,该码头将成为湖州最大的内河码头。“原来的码头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三区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作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浙江德清升华临杭物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温加华介绍。
湖州是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德清临杭物流园近年来迅速发展,随着杭州、安徽等周边区域钢材企业纷纷入驻,这里已成长为长三角内河最大的钢材集散地,集聚了100余家钢贸企业,年钢材到港量突破800万吨,近乎填满850万吨承载量的码头二期工程。长期满负荷运转,倒逼三区的应运而生。
码头建设是临港产业发展的“先手棋”。自浙江省首个临港产业规划《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发布以来,我市强化临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临港产业集聚,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7年超亿吨,居全国同类型港口首位。在新版《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里,建设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码头集群成为重中之重。
在安吉数字物流港建设现场,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辐射浙北精细化工产业园的重点项目,能有效破解当地化工产业物流运输长期依赖陆路的困局。“建成后将对安吉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带动浙北皖南区域经济联动。”安吉交投集团数字物流港工程管理组负责人陈象阳说,目前项目主体配套功能区已完工,新建工程预计年底完成80%,公用码头区年底完成75%。
从钢材集散到数字物流,从基础设施到产业生态,我市正以临港经济为突破口,书写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市港航管理中心港航发展科科长胡林建告诉记者,湖州正加快实施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以“港产城融合”破题,围绕临港空间布局、高端产业体系、服务支撑体系和示范工程四大维度谋划全局,“我们将以新一轮规划为引领,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规划落地,打通长三角供应链的关键堵点,为湖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内河水运经济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