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海洋药物实验室执行主任王思佳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团队一头扎进了以德清莫干黄芽为原料制成的茶饮、香氛以及户外运动补给凝胶的工业优化工作中。这项工作可不简单,我们运用了海洋生物开发技术,在国内是一次全新尝试。
将海洋生物开发技术引入“土特产”领域,这要追溯到多年前那个抉择时刻。2021年末,结束国家公派留学的我,站在了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留美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一边是回国投身产业化发展。就在我犹豫不决之际,母校浙江工业大学的海洋药物院士团队向我递来了“橄榄枝”。原来,他们有许多技术成果,但多年来一直“沉睡”,迫切需要转化落地。于是,我毅然决然加入位于德清的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
彼时,国内海洋生物开发还是一片鲜有人涉足的“蓝海”,拥有产业化能力的研发团队更是寥寥无几。但我们没有丝毫畏惧,迅速组建起一支拥有海外背景的博士研发团队。我们对海藻等海洋生物及微生物展开提取与研究工作,把在国外所学的知识与高校的技术成果紧密结合,让它们“生根发芽”。
2022年3月,在莫干山研究院的悉心培育下,我们成立了企业。到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研发4款产品,涵盖海藻类、化妆品原料等类别,每一款产品的原材料都源自海洋生物的提取。
当下,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尝试运用海洋生物开发技术来打造陆生植物产品。以莫干黄芽为开端,去年我们又马不停蹄,从湖州奔赴贵州、青海、广州等地,开展技术帮扶行动。在那里,我们运用海洋生物开发技术,助力石斛、沙棘汁等产品完成了3项技术优化,这不仅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让我们的技术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海洋,不仅仅是一片产业“蓝海”,更是一座知识宝库。除了研究院工作,我还挂职担任德清县科协副主席。去年以来,我们在湖州组织了多场海洋产业培训等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向大众普及海洋知识,描绘海洋产品的美好蓝图,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的魅力,吸引他们投身到海洋开发的事业中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技术成果被我们从“书架”运用到了“货架”,我们向一片片“蓝海”进发。很多人也不再困惑我们为啥在太湖边做海洋产业,因为他们看到,做海洋产业不一定要在海边,湖州的优美环境和人才政策同样能让海洋产业发出“光芒”。为湖州发展增添更多海洋元素,也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记者 徐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