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易江平:建言献策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记者  王家慧

  湖州市交通集团日前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东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湖州市绿色航运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在南太湖新区打造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

  得知这一消息后,市人大代表、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电芯研究院院长易江平很受鼓舞。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她提出了《关于船舶电动化,促进湖州特色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建议》,希望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湖州,率先推动船舶电动化工作,拓宽电池企业产品的应用领域,同时合理规划船用充电桩布局,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产业链,助力本地新能源电池企业转型升级。“建议提交后,相关部门及时答复了我,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成效。”易江平说。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易江平深知,只有真正的扎根在一线,了解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才能提出更贴近实际的建议,也能更加精准地做好服务工作,助力行业发展。凭借深耕电池行业10多年的经验,她不仅推动多项研发成果顺利落地转化,还探索出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收获了科技创新产业化奖、技术创新骨干等诸多荣誉。

  今年初,易江平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希望推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一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机制。该建议成为今年湖州市的1号代表建议,相关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

  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易江平表示,人大代表履职和推动产业发展可以相辅相成,更相得益彰。在之前市人大开展助企纾困行动中,易江平就提出了《关于开设新能源专业技能工人订单班、培训班的建议》。仅1个月,在各方积极响应下,湖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当天,为期10天的首期培训班同步启动,之后也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实操能力强的专业技能人才。

  “深入一线、倾听诉求、提出建议”,是易江平一直在坚持做的事。她说,要继续精准对接产业与民生需求,发挥“专业优势”,破解“专业难题”,为行业进步和地方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1+1+N”体系赋能生态发展
电商培训解锁销售技能
志愿服务春风吹进园区
党建领航“吾爱邻” 为民服务不打烊
变废为宝根植绿色理念
数字化防汛保安全
筑法治屏障 护绿水青山
龙溪街道为慢性病患者配“健康助手”
清风拂苕霅 廉韵润菰城
易江平:建言献策拓宽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