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徐斌姬 本版图片由市城市集团提供
“走,看‘好房子’去!”湖州近来热潮涌动。
市城市集团打造的首批“新一代好房子”示范项目表现亮眼:南太湖新区草田漾长东南板块的晴屿望湖5月首开,去化超60%,登顶当月全市销冠;湖东西区的咏山望湖6月20日发布产品后,1周内访客超1500人次,蓄客近120组。
市建设局的数据印证热度:今年1至5月,湖州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宅销售签约总去化面积5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楼市回稳、信心提振的背后,“新一代好房子”项目正成为撬动市场的核心引擎。
湖州“好房子”何以成为“流量担当”?这场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跃迁,藏着太多关于居住的全新答案。
政策定调 51条规矩框出“好房子”模样
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等内容引发关注。
从安家到安心,“住上好房子”是百姓心声与时代呼唤。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州人均住房间数1.21间、户均住房面积136.81平方米,已基本实现“住有所居”。去年湖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套均面积较2023年增加8.06平方米,折射出改善型需求升温——市场不缺房,缺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房子”。
“好房子”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坚实的政策支撑。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进一步提升住宅建筑品质设计规定,以8个方面、51项具体条款,对“好小区、好配套、好建筑、好户型、好服务”五大方面进行了细致规范,为“好房子”清晰画像。
这并非简单的条文堆砌,而是对居住本质重新定义:从3米起步的层高标准到普遍超过100%的使用率,从空中庭院的自然意趣到智慧社区的便捷体验,每条都直指百姓生活“关键小事”。
该设计规定制定过程中,湖州借鉴吸纳了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包括江苏省对居住阳台面积的适度放宽,对结构安全的全面加强;武汉市和长沙市在空中花园方面的优化政策,以及广州市和深圳市在配套设施和面积公摊方面的改进措施等,让标准更精准、科学、有效。
更妙的是政策会“长大”。结合浙江新出台的“好房子”导则、在建项目经验与群众需求,湖州设计规定2.0版正迭代升级,瞄准防水防潮、隔音降噪等痛点,让政策与时俱进,像给房子装了“成长系统”。
品质落地 用质感满足百姓期待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地。在湖州,“好房子”不是纸上概念,而是正在拔地而起的生活场景。12宗地块正在按照“好房子”要求设计和建设,涉及总面积约1458亩,预计建成住宅6880套,目前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3个项目已上市。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于居住品质的全面革新。
走进全省首批、湖州首个落地的“新一代好房子”晴屿望湖样板示范区,便能直观感受到“好房子”的魅力。其3.15米的层高,让1.8米以上的高个子也能舒展站立;最高可达117%的空间使用率,让业主花同样的钱多得一份实在;2.4米进深、40平方米左右的阳台和空中庭院,部分庭院层高超6米,可休闲种植、晾晒衣物、观景品茶,把日子过出诗意。
在143平方米的样板间内,看房的市民吴秋萍对着270度L型环幕阳台挪不开眼:“4个房间朝南,这么阔气的阳台真少见,一见就心动,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理想生活。”
当然,“好房子”的好,是内外兼修的。晴屿望湖整合约8000平方米酒店度假式园林,样板区中央近800平方米水景串联起浮桥、茶亭、滨水卡座,铺展成立体观景画卷。私宴厅、咖啡吧、艺术长廊散落其间,架空层化作童玩区、健身区等主题空间。邻里在此相遇、闲谈、嬉戏,日子浸润着烟火气与惬意。
对于“好房子”,百姓的期待具象而热烈。
咏山望湖同样以质感圈粉。“水系环绕、高得房率、高层高、楼间距开阔,完全戳中了我的居住喜好!”前来看房的市民褚斌赞叹道。
从晴屿望湖到咏山望湖,严守“五好”标准的“好房子”,从不是极致豪奢的堆砌,而是普通人生活里对空间品质、公共服务、精神体验等无数个“刚刚好”的叠加。这种产品与市场的同频共振,既推动了品质升级,也带来了量价提升。
政策从纸面落到实地,为“好房子”保驾护航的是湖州建立的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的全周期管理制度。通过对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项目建设及交付各阶段的全过程数字化监管,让“好房子”的每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
城市加持 低成本藏着大幸福
“好房子”的意义,远超出房地产行业本身,它正在重塑城市与人的关系、消融居住与生活的边界。在湖州,这场变革正从3个维度悄然生长。
对城市而言,“好房子”已成为人才吸引力的新引擎。湖州置业成本不到上海的1/4、杭州的1/3、苏州的1/2,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2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上榜“美好宜居”典范城市……这座城市用“低成本置业+高品质居住”组合拳,在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中开辟出独特优势。
今年以来,4.21万名大学生及各类人才扎根湖州。近悦远来的双向奔赴,印证着“住有优居”对城市竞争力的加持。当礼敬人才融入城市基因,真金白银的补贴覆盖实习、就业、创业、安家全过程,当房子不再是年轻人的枷锁,城市便能收获他们滚烫的青春与蓬勃的创造力。
对民生而言,“好房子”正推动从“安居”到“乐居”的升级。住房承载着千家万户幸福梦,亦是城市文明的鲜活注脚。随着城镇化推进,房地产市场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住房发展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进入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的新阶段。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湖州率先踏出的创新探索,藏着居住理念的蝶变,关乎人们未来居住的舒适度与空间感,赋予了美好生活新高度。
就拿百姓关心的容积率来说,湖州12个“好房子”试点项目容积率均低于1.5。优化后的计算规则明确,风雨游廊和空中庭院、独用电梯等设施不计入容积率,既减少公摊、提升得房率,更为居住舒适度腾出了宝贵空间。
对行业而言,湖州的先行先试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从政策制定的51项条款到项目落地的全周期管控,再到标准迭代的2.0版设计规定,湖州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好房子”生态体系。这种体系的价值在于:它证明高品质居住并非奢侈品,而是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模式创新而实现的普惠产品。
从元代诗人戴表元“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咏叹,到当下的“好房子”热,这座城市始终在诠释着居住的本质。在“好房子”与百姓的热切互动里,藏着湖州为房地产转型提供的江南智慧——好的居住,终究是让城市更有人情味,让日子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