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记录工业史的湖州巧匠们(之一)

《共同劳动 共享成果》(1957) 作者 蔡振华
《哺乳室》(1958) 作者 费新我
《雄伟的新安江水电站》(1964) 作者 庞卡
《可上九天揽月》(1976) 作者 陈左夫
《钢花飞溅为神州添彩》 作者 王仲尧
扫一扫查看更多内容

  蔡忍冬

  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解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焊花闪烁,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

  大工业时代,工人很关键,冒着千难万险,创造千亿价值,许多还是行业翘楚。久违了的工业诗,大气,雄浑,坚毅,昂扬!

  讴歌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主旨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并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赶上当年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工业化浪潮。其时,湖州籍画家赵延年、蔡振华作为上海美术界主创时政宣传画的领军人物,他们于1954年合作创作宣传画《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赵延年擅长人物画毛主席像,蔡振华精于图案绘前景瓜果,而工业化背景则由丁浩挥就。此画先后印刷了200多万份,极具艺术与历史价值,传世的原版印刷品已价格不菲,所幸还能在老的笔记本里找到小幅彩页。

  1957年,蔡振华的水粉画《共同劳动 共享成果》,在苏联莫斯科获“社会主义国家美展”优秀作品奖,并入藏中国美术馆。画作在深绿色的底子上,画了一群暖色调的各族群众,围着苹果树欢舞,共享劳动成果,这种色调的处理极为大胆,源自传统的推光漆器,又兼具苏东的国际范。蔡振华是艺坛多面手,工艺、广告、装帧、连环画、漫画、报花无所不能,其主要作品均由德清博物馆收藏。

  赵延年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工人同志给我们装好了抽水机》,大热天里工人同志帮村里装好抽水机,几位农民有探究机器的,有倒水的,还有呼唤田里的同伴过来看热闹的,3个小孩围着喷水口玩耍,村路上懂事的小女孩拎着西瓜过来。画幅中整个场面被调动起来,体现出赵延年驾驭大场面的超强能力,也印证了生活即创作源泉的至理名言。

  生活中有热闹场面也有静谧的角落。费新我1958年创作的水墨画《哺乳室》,就选取独特的角度来表现丝绸女工生产生活两不误的感人场景:“不停机杼理新丝,忙里偷闲看托儿。一日几回来哺乳,阿囡不再会啼饥。”费新我早年擅长人物画,作品多为紧随时代之作。

  1960年落成的新安江水电站,堪称新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范例,也是那个时期画家们热衷写生的范本。湖籍画家沈迈士、潘韵、费新我、赵延年等都从不同角度定格新安江水电站的雄姿。1964年上海青年画家庞卡从全国各族群众代表观光的角度,创作了年画《雄伟的新安江水电站》。家学渊源的庞卡20岁便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年画主创人员,其父庞亦鹏系湖州籍南浔人,是上海广告界大师级的人物。

  银行家陈左夫早年曾为湖州的和平解放做出过贡献,他业余潜心篆刻艺术,在湖州期间研究过陆氏千甓亭的汉晋古砖文。陈左夫1976年的篆刻作品《可上九天揽月》,章法深受邓散木影响,字法巧妙布裁,刀法铿锵爽直。说起我国航天事业与湖州可是关系密切,湖州籍科学家赵九章对人造卫星的发展计划作出过重要贡献;湖州中学毕业的“人民科学家”叶培建,系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研制团队的领军人物;湖州二中毕业的张玉花先后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及火星探测三大领域,逐梦深空永远在路上。

  描画光荣与梦想

  湖州工人文化宫,是改革开放之初引领职工业余文体活动的“灯塔”。为适应职工群众的各类业余文体活动的需求,先后建立了美术、书法、摄影、文学、影评、灯谜、声乐、京剧、棋类、足球、桥牌等多种职工业余兴趣协会或小组,还经常举办一些具有普及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的文化体育活动。青年文学社的成员洪明强,1987年参加《中国纺织报》举办的“纺织名城”全国散文征文大赛,荣获“金梭”奖,并受邀去常州参加笔会。

  男高音歌唱家张建一,从湖州工人文化宫练习起步,登上国际领奖台。1984年,他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三届维也纳国际歌剧歌唱家比赛”中获得第一名。青年工人柯平是文化宫的创作骨干,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诗人。王似锋、高宝平、刘丹青、商晋卿、刘小宁、白廉等成为本地书画界名流。工人京剧组的吴伟良、孙心良、刘国权、李小英等也成为活跃于群众文化场所的京剧名票。

  以油画见长的赵文聪,是原湖州唱机厂职工,他从小爱好书画艺术,水彩、水粉、版画、油画、水墨画样样在行,是特殊年代锻造的绘画“多面手”,工人文化宫的美术培训工作一度由他主持。2010年“赵文聪画展”在其母校举办,以“这方生我养我的土地,那些正在消逝的记忆”为主题,展出了赵文聪从艺数十年来的主要作品,以水镇风情为主,其中的油画《东风丝织厂旧貌》令人印象深刻。

  原湖州钢铁厂也曾是各路人才会聚之场所。就书画而言,有“美工漆匠”汪雨人,还有“秘书下放”的谭其蔚与“知青上调”的王仲尧等,他们都擅长书法并爱好书画收藏。从1979年开始,王仲尧走南闯北,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挤出时间到各地的博物馆、字画店观看默记名家真迹。王仲尧几十年如一日临池挥毫,目识心记,刻意揣摩,逐渐步入书法艺术的正轨。“钢花飞溅为神州添彩”是作为老湖钢人特为红五月提笔敬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法治
   第05版:码上湖州
   第06版:专题
   第07版:都市
   第08版:都市
   第09版:漫评
   第10版:实用信息
   第11版:实用信息
   第12版:湖州味道
那些记录工业史的湖州巧匠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