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张璐
本报讯 一感冒和疲劳就会流脓,听力也比较差,这已经是困扰了老费40多年的老毛病。到医院一查才知道,这还是小时候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导致。
“他平时耳朵进水也不注意擦干,所以合并有霉菌感染。不过好在CT显示中耳内部炎症不明显,3个听小骨都还在,修复起来并不困难。”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何云生表示,鼓膜穿孔虽然不要命,但确实影响生活质量。老费这些年就没少受这苦,耳朵流脓、发痒,年纪越大,听力越差。
何医生解释,其实鼓膜穿孔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炎症和外伤。像老费这个年纪小时候都很喜欢在河里游泳,所以,中耳炎发病率比较高。反复感冒和不洁的挖耳,也容易引起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朵断断续续地流脓,听力减退,合并有霉菌感染会感觉耳痒。大多数人会选择通过药物控制,治标不治本。
他建议,生活中预防中耳炎,要注意这些生活小细节:首先,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避免用力擤鼻。其次,本身有外伤性鼓膜穿孔或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避免耳部进水。第三,给婴幼儿喂奶时,要卧位喂奶,喂奶时应将小儿抱起,轻拍后背。第四,若小孩子有腺样体肥大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第五,不要用力挖耳朵,切忌挖耳过深。第六,明显感觉到耳朵不舒服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另外,若存在耳膜穿孔,特别要防止不干净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炎症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不慎入耳,可用吹风机吹干,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