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绫罗绢丝双林镇(之二)

扫一扫查看更多内容

  聿子

  双林绫绢厂建于1958年,是在双林小织户组建的绫绢作坊小组的基础上公私合营而成,企业也是国有。

  丝织品中的艺术品——双林绫绢

  与周边的古镇一样,双林商业也以蚕桑见长。当年,我在永昌工作时,曾去双林丝厂开过会。双林丝厂历史较短,建于1969年,但作为国营企业,其气势不容小觑。工厂在双林中学西面,沿沈河坊经旗杆埭走进去,碧溪石桥、迤逦不绝。加上所产之丝质量上乘,多少有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味道。双林丝厂大部分职工都是湖州人,实力相当雄厚。不过,如今的双林丝厂已是一片崭新的小区,仅剩一幢西式办公楼,掩映在老树青藤之间。

  双林丝绸更有历史遗存的,当属丝织品中的艺术品,绫绢。绫绢之于双林,如同书法之于羲之,菊之于陶渊明。

  绫绢,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裱画,称为裱绫,以及用于朝廷奏本的封面,称为倪绫。广泛用于装潢,包括制作风筝、屏风、扇子、绢花等。当然,大户人家用来作墙纸也有。我小时候住观凤巷,隔壁陆家就用绫绢糊墙壁,称为裱绢。感觉之河家好像也有墙壁用了裱绢。当然,绫绢还用作老人的寿衣和海被,这种绫绢称为安乐绫。

  普及一下绫绢知识,其实绫和绢是两种织物。一种分类称“熟者为绫,生者为绢,”也就是用熟丝织造的称为绫,用生丝织造的称为绢。还有一种分类,叫“花者为绫,素者为绢”。老底子,杭嘉湖一带织造绫绢的人家很多,但惟有双林独占鳌头。镇志上说:“道光后,杭州庄家也多自织,然总不及双林之密实也”,老一辈的双林人个个都是织造绫绢的好手。

  双林绫绢厂建于1958年,是在双林小织户组建的绫绢作坊小组的基础上公私合营而成,企业也是国有。彼时,双林的国有化程度甚高,走在双林街上,老人们会指着那些老房子告诉你,虽然有些房子被唤作胡宅、陈宅,但他们都是房管会的财产,老一辈的双林人,大多向房管会租房居住。

  马龙当过双林绫绢厂的厂长,他去当厂长是被委以振兴绫绢重任的,无奈时事不造人,任马龙这般有胆有识之士,也是回天乏术。马龙表面看似风风火火,内心其实菩萨心肠。他在双林时我曾去过一趟绫绢厂,当时观他的企业,便是较之永昌还来得狼藉,深感丝绸业之时运不济。

  聊可欣慰的是,双林绫绢厂还在,车间内还回荡着织机声,昏黄的灯光下,织机女工的身影依然婀娜,只是主人已是变换了郑姓个体老板。当年辉煌时曾拥有三五百台织机的企业,如今只剩下了二三十台。惟大门口沙孟海老先生题写的“双林绫绢”四个大字依然苍劲饱满,似乎在述说着双林绫绢的过往,那一份韶华如驶。

  绫罗绢丝于双林结不解缘,类似双林绫绢厂这样小规模的绫绢企业在双林还有好几家,顽强地延续着历史的命脉。戌华是我小学同学,他当年绸厂下岗后,在双林办了家丝织厂,虽非织造绫绢,但十几年来,所办企业兴旺发达、甚有口碑。他原先的厂子在建德路,我们小学同学还结伴一起去拜访过。如今买了新厂房,搬迁到了维多利大道上。前不久还召集了一大帮湖州丝绸界的厂长和元老们聚餐,可见其对湖州丝绸的拳拳之心。

  双林不仅绫绢闻名,还是个甚有文化底蕴的古镇,弄堂、老街、古宅、石桥,一不小心就会踩出一段古典。双林天成里的老宅,还保存得原汁原味。曾号称双林“蔡半镇”,在双林颇具威望的大户人家蔡氏家族的祠堂,也正在修缮之中。这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五进深的深宅大院有望重现辉煌。还有许多双林的名人故居,尚留存在岁月的烟色之中。双林还有子孙糕、姑嫂饼、板羊肉,双林面馆。可以让你于执经叩问间,偷得浮生半日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专版
   第04版:法治
   第05版:综合执法365
   第06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第09版:博览
   第10版:湖州味道
   第11版:实用信息
   第12版:福彩
绫罗绢丝双林镇(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