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张璐
本报讯 冬季来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今年又遇上了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对于一些生活习惯本就不好的球迷来说,这是一个大考验。昨天,记者从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卢孔杰处了解到,降温半个月以来,该院急诊送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有13例,其中,最年轻的患者38岁,正是一位足球迷。“他是晚上11点多送来的,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血压心率都低于正常值,人也有点意识不清。”
当天该院胸痛中心团队检查确诊患者为急性心梗后,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植入支架一枚,及时挽救了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了患者的心脏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大多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服用止痛药物后仍不能完全缓解,还常常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可危及生命。
“它发病急,来势凶,我们必须和死神抢时间。”卢医生表示,心梗的诱因有很多,遗传、血脂异常、吸烟、长期血压高、糖尿病等。比如长期血压高会让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即使在胆固醇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血管内的坏胆固醇也能钻到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还有糖尿病患者也要特别注意,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有时对痛觉不敏感,一旦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就很容易导致心梗或心功能不全。
他还特别提醒,从这几年的临床数据来看,心梗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会中招。他曾经救治过的心梗患者中,最年轻的27岁,正是4年前的世界杯时。当时小伙子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心脏骤停,所幸最终抢救了回来,没让世界杯变成世界“悲”。
他说,青年心梗往往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现在很多青年抽烟、喝酒、熬夜样样来,饮食习惯也很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下来,心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就被破坏了,胶原组织一暴露,会快速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血栓快速堵死血管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而且本身秋冬季气温下降,强冷刺激也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血小板也易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
那么,这个季节,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心梗呢?
卢医生建议,第一,做好保暖。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尤其是室内外温差较大,一进一出更容易导致冠脉痉挛,诱发心绞痛或心梗。因此老年人不妨戴一顶帽子,穿个保暖背心,这样有助于减轻冷空气对血管的突然刺激。回到室内后缓慢脱掉外衣帽,尽可能减少血压的波动。
第二,坚持适量运动。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耐力,维持心脏机能。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至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慢跑、快走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提醒的是,冬天最好避免剧烈运动,有晨练习惯的人,要充分热身后再进行锻炼,也不要起太早。
第三,及时释放压力。坏情绪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比如焦虑、抑郁,影响睡眠,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就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我们要学习及时发泄负面情绪。在心情紧张或者焦虑时,可以通过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等放松身心。
第四,尽可能戒烟戒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显诱因之一,而酒精摄入量与高血脂、脑溢血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同时远离二手烟和三手烟。这既是为个人健康,也是为了家人的健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