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王艳琦
如今,大学生兼职现象普遍存在,但不少同学在遭遇被欠薪等事情上不知该如何解决。日前,大学生小李就遇到这么一件烦“薪”事。
小李是一名大一学生,前段时间本想着为父母减轻些负担,于是趁课余时间去兼职挣点生活费。经同学介绍,他进入南浔一家公司上班,因为属于兼职,双方并未签下书面合同,只是口头约定工作时间及薪资等问题。
在工作了两个月后,小李由于个人原因离职了。眼看已经过了约定发放薪资的时间,工资却迟迟不到账,他开始着急了。这些日子,小李多次通过微信询问人事,一直没有得到回复。于是他拨通了公司电话想了解具体情况,却被告知因公司资金未到位,部分兼职人员的工资需晚些发放。
虽然两个月的兼职工资只有3000余元,但这也是自己辛勤劳动所得,小李有些担心拿不到这笔钱。为此,他找到本报“法律帮帮团”栏目向律师求助,咨询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与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公司一直拖欠工资该怎么办?
律师解读:
浙江京衡(湖州)律师事务所
王鑫律师
首先,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的行为,一般主观上并不具有就业的目的,毕竟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因此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不能成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一般来说,小李与公司形成的是劳务关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对于非全日制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小李可以先和用人单位协商。
若协商不成,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可以要求对方支付报酬以及承担造成的实际损失,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由于没有书面劳务合同,向法院起诉时需要提交微信记录、协商录音等证明双方之间的劳务合同关系及对方拖欠工资的事实。
在此也提醒在校大学生,在走入社会锻炼时,要提高防范意识,虽然在校生勤工俭学不视为建立劳动关系,但可以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务协议,明确约定工资标准、支付方式、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工作地点等,在发生争议时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