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王艳琦
本报讯 “现在不一样了,乱搭乱建的拆除了,乱停乱放的规范了,电动车充电也不用乱扯线了,如今小区秩序井然、环境整洁,最受益的就是我们居民了。”说起小区的变化,家住南浔区东迁街道公园一号凯旋宫小区居民沈女士喜笑颜开。她口中的“不一样”,得益于我市“住宅小区执法工作责任区制度”的不断推进。
今年以来,随着“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快速响应、处理群众的期盼、呼声,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我市持续深入推进“住宅小区执法工作责任区制度”工作,整合综合行政执法、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建设、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多方力量开展协同作战,建立一个有执法事项清单,厘清职责边界,权责统一、分工明确的小区执法工作体系,通过联勤规范管理、现场执法处置、会商组织攻坚等形式,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一线执法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的转变。
“通过城市管理执法下沉,我们与各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和联合执法,建立定期巡查反馈制度,强化网格管理,及时处理并向相关部门反馈居民提交的问题与建议,按照疏导结合的模式,给出相应回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业务一处副处长朱玉婷表示,截止目前,全市已有1400多个小区实现了住宅小区执法工作责任区制度基本全覆盖。
南浔区练市镇沙村新村安置小区是我市首批“住宅小区执法工作责任区制度”试点,根据社区居民种菜的需求,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练市中队利用小区北侧荒地流转改造,创立“共享菜园”。菜园面积近10亩,以“居民自主认领”的方式经营,每块菜地约30平方米,村民每年只需交50元的认领金,便可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开心农场”,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这种条块联动的综合执法工作方式,实现了群众点题、部门吹哨、精准执法,维护了公共利益,也回应了群众关切。”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去,全市执法部门将主动担当,查漏补缺,持续推进住宅小区执法工作责任区制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打通最后“一米线”,实现执法“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