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记者 三石
“凤头潜鸭,拍摄于钱山下村……”日前,摄影师邵福臣在“吴兴爱鸟护鸟小V”微信群里,发了一组他拍摄的野生鸟类照片。
每天,这个微信群都会收到观鸟爱好者发来的野生鸟类照片,群主“竹童”会挑选其中一张照片制作成当天的“吴兴生态相册”,并发布在10个网络平台。从2021年6月起,“吴兴生态相册”已经累计发布超过1000期,全网点击量超过1000万。
一群观鸟爱好者
每一张鸟类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拍摄野鸟的故事。现在,“吴兴爱鸟护鸟小V”群里有40多位专业拍摄鸟类的摄影师,都是湖州资深观鸟爱好者。他们在群里交流照片、切磋技术,并记录一些珍稀鸟类的停留情况。
一位微信名叫“颜色”的女摄影师,她的照片被选用得最多。“颜色”爱上观鸟,是因为一次救助野生鸟类的经历。2022年8月1日,她在野外发现了一只落难的水雉,后报警联系吴兴区公安分局环渚派出所,让这只水雉得到了及时的救助。从那时起,她成为了观鸟、拍鸟的常客。红胁蓝尾鸲、黑短脚鹎、黄腹山雀,都在她的相机里定格。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她就在湖州拍到了170多种野生鸟类。
在“颜色”看来,鸟儿是有灵性的。去年7月19日,她在观鸟时捡到了一只学飞时摔落的小鹰,向吴兴区野生动物救治站的专家求助。“他们告诉我,小鹰没有受伤,亲鸟在边上,不用去管。我就把它放到了旁边高点的树枝上。”后来,她每天来这里拍摄小鹰。为了不打扰亲鸟喂养,她都是趁大鸟出去猎食的时候拍摄,直到小鹰能够单独捕食,全家飞走。小鹰离开时,一直盘旋,像是在和她告别。
摄影师沈容维早先做过新闻摄影,但近十年来几乎天天拿着相机,只拍鸟儿。他还是一位热心救助野生鸟类的人,曾多次解救落难的珍惜鸟类。在他看来,观鸟、拍鸟是一种无声的陪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鸟儿。
一本生态相册
“竹童”是湖州一名自媒体人,他与湖州鸟类摄影爱好者的结缘,源于湖州公安5年前建立的一个平安志愿者团队——湖警小V,而他正是这个团队的队长。
2021年,湖州公安率先在全国提出了“生态警务”。“竹童”开始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湖州的好生态?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竹童”想到了志愿者团队中的30多位常年拍摄野生鸟类的摄影家们,把这些野生鸟类的照片制作成“吴兴生态相册”,并通过他的自媒体平台矩阵发布和传播。
现在,“吴兴生态相册”的摄影师团队还在不断壮大。邵福臣是去年刚刚加入的一位摄影师。作为一名观鸟爱好者,他每天都出去拍摄。
去年3月27日,他在吴兴区八里店镇苕濠里观察拍摄,发现几十只觅食的鸻鹬鸟群里有一只类似扇尾沙锥,但羽色与花纹又不同于扇尾沙锥的鹬鸟,意识到这是一种从未拍过的新鸟,他立即对其进行了重点追踪拍摄。后经浙江野鸟会理事钱程识别鉴定为长嘴半蹼鹬,为湖州鸟类新记录。
2023年,摄影师们拍到了8种湖州此前未发现的野生鸟类。截至目前,湖州有记录的野生鸟类已达256种。
一支生态义警
网宣队
现在,“竹童”和摄影师团队一起打造的“吴兴生态相册”,已成为宣传湖州好生态的新名片。
“竹童”说,“吴兴生态相册”每天一期,每一期公布的野生鸟类还有生态生物学的详细介绍。而他也从网友那里得到了肯定的反馈。“有一些网友每一期都下载,作为家里小孩自然科学学习的教材,从小培养孩子爱鸟、护鸟、知鸟的意识。”
今年,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和生态警务联勤共治中心建成后,“竹童”带着生态义警网宣队也入驻了这里。现在,他们越来越觉得,生态网宣正给生态治理带来巨大的能量。
每天,“竹童”会在这里开直播,与网络大V连线,探讨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截至目前,“竹童讲生态”栏目累计拍摄视频超过500个,网络浏览量累计超过30亿。
这支生态义警网宣队还开出了“见证”“洞察”等专栏,让网友拍摄生活和工作中的照片,见证湖州生态治理、生态联勤的成果,还可以反映线下发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生态问题因发现较早,反映通畅,得到了及时处置。”吴兴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