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萍萍:患者康复是最好的回报

  记者  王炜丽 

  早上7时30分前到岗,询问夜间情况;查看危重病人,和护士们一起做晨间护理;早交班,组织晨会;床边交接班,解决疑难问题;下班前巡视病房……离开医院时,又是暮色沉沉。

  这是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长陈萍萍工作的一天。“很琐碎也很平凡,这就是我的职业。”她一脸恬淡地说,“护士的工作虽没有轰轰烈烈,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义不容辞。”

  认识陈萍萍的人都说,她心细如发。

  1993年,她还在肝胆外科工作,当时有一位多发伤的患者,一个手臂挂着点滴,一个手臂打着石膏,到了午饭时间了,却只能饿着肚子看着食堂送来的饭菜。

  这一切被陈萍萍看到了,了解到患者没有家人陪伴后,她主动放弃中午休息时间,给患者喂饭、洗碗,协助如厕……患者恢复出院后,多次写信表示感谢。

  面对感谢,她总说,这是她应该做的。

  2010年,她在肾内科例行查房时,发现56床患者在咳血,呼吸费力,口齿不清,嘴巴里像是含着东西。

  情况不对!陈萍萍心里想着,马上为患者检查口腔,发现口腔里有血块,但患者却无法将其吐出,她又立刻通知医生过来检查,并取来吸引器立即为患者进行口腔吸引,一会儿就吸出来巴掌大的血块,这时患者呼吸顺畅了,口齿也清晰了。

  她总说,在护理岗位,没有捷径可走,靠的就是不断学习。

  “在刚参加工作时,我的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差,有些血管条件不太好的患者见我去打针了,都会委婉拒绝。”陈萍萍说,那段时间很是沮丧。

  不能一直这样!她很快调整了状态。下班后,她反复琢磨,翻看书本,并且自制了一个简单的血管穿刺模型,反复练手感,终于,患者不再避着她打针了。

  2001年3月,医院准备开展第一例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当时,浙江省中医院这项技术已经做得很成熟,医院决定派人去学习进修。因为踏实稳重,陈萍萍是第一人选。

  彼时,她刚新婚。医院担心她会有顾虑,没想到,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学成归来,她迅速对护理同事进行了培训。“由于是第一例,压力很大,但我们全都铆足了劲儿。”她说,从入仓到出仓,整整1个月,主要危险在于病人的排异和感染。

  最终,患者移植成功,顺利出仓了。当患者对她说谢谢时,她对患者说:“你的康复是对我们辛苦工作的最好回报!”

  如今,陈萍萍不仅是医院的护士长,她也是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承担《护理管理学》课程部分内容的授课,她一直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年轻一代的护理人:“你主动帮患者倒了尿壶,也许就避免了一次患者跌倒的不良事件,或者是省去了给患者更换尿湿被子的麻烦;你可能比别人晚下班,但也许你就避免了一次患者投诉;你比别人多跑了几趟,但也许患者就从此对你信任不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让公交开进百姓心坎里
长兴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
公路超限超载治理专项行动启动
陈萍萍:患者康复是最好的回报
吴兴开展网络餐饮 反浪费线下推介会
市民探秘智能电网
小学旁的无人便利店卖成人用品,合适吗?
湖州五种美食成省级“明星”
如何科学补碘?听听专家怎么说
安全“童”行 防溺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