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 丹
气息相聚互为友善谓之朋友,而共同走过60个春秋的,可以说是老朋友。
半个世纪的悠悠岁月,我们国家、湖州、家庭、个人,都在经历着剧烈的动荡和变革,每个人身边都发生着不少的故事。然而,这一批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的情谊,都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画笔,也都在坚定地走在立艺立德的道路上。
他们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都已满头花发,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一路撒播着自己的成果与辉煌,为湖州这方水土抹上一笔笔浓艳的重彩……不管湖州文艺史志上有没有提及这个美术群体,但他们的存在、发展、影响、成果,不着一字也尽得风流。
1962年,湖州文化馆为了开展群众性的美术学习和创作活动,组织了湖州城内的各行业爱好美术或待业的“社会青年”成立美术组,在每周一个晚上进行学习,当时请了吴迪庵和不定期来湖的费新我先生当老师,并走访张苕生、陆维善、胡世正等中学教师。笔者又以文化馆组织者的身份去浙江美术学院向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吴山明(国画)、夏子颐、赵延年(版画)、胡善余(油画)、汤守仁(雕塑)等老师借他们的原作作品和素描、速写等来让大家临摹观摩,有借有还。湖州人读美院的学生陆熙荣利用假期教大家画工笔花卉的层层渲染技法。最早参加活动的有秦祝华、王欢生、宋金文、吴子舫、刘祖鹏、沈子炎、赵文聪、薛国桢、沈康乐、莫海才、胡炜等。
1964年,政府倡导城市青年下农村,以减轻城市压力,我们平时又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赵文聪、刘祖鹏等人主动地要下去体验生活,与徐瑞祥、章自凡等画友在农村中劳动与创作。这一时期他们来城里参加活动,交流也未中断。几年后,又有一批“下放青年”中的美术爱好者朱小杰、刘旭春和在当地农村的朱继生等参与进来。这样扩大了“朋友”的圈子,并各自拜师拓展形成了今天没有组织形式却相互尊重鼓励,不断进行美术创作的“老朋友”们。如今老朋友们都已步入真正的“老”字辈了,但几十年来他们激情似火,其中不少人成了卓越有建树的国家级画家和专业人才,以不同的艺术个性在公艺、建筑、实用的美术领域或在国际画展上展示着才华。我作为老朋友中的一员在倍感欣慰之余,只希望湖州的美术创作力量能共同创造出具有独特的一种风范,让国内外了解认知湖州,也无愧于湖州。
(此文为湖州地方文化名人寇丹为近期开展的“老朋友”画展所写之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