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忙秋

  ○ 范中超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只要你在乡村里生活过,忙秋,都会给你留下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梁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小时候,当课本上的歌谣,化作眼前一幅幅丰收的画卷时,走出校园的你、我、他,匆匆放下书本,迎接我们的,便是田间的背包。因为农忙,那时的乡村学校,都有秋假。那不是休闲,更多的还是劳动。因年龄小,帮不上家里大忙,多是拾棉花、捡豆子、掰玉米……与其它劳作相比,这些农活相对比较轻松。

  然而,在秋老虎的肆虐下,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即便再轻松的活,都是莫大的痛苦。当一个个稚嫩的笑容,渐渐被汗水、灰尘描绘成各式的脸谱,即使在自家的田地里,消极怠工也是常有的事。因为疲惫,因为收得迫切,大人们的忍耐性,常常变得很差。以致争吵声,便不时从不远处传来。此时的我,便挺起腰,稍稍活动一下。高高的棉田里,除了洁白的棉花、湛蓝的天空外,啥也看不见。

  当然,跟随大人们到田里干活,我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哪个劳动不辛苦?没有辛苦,又怎么会去珍惜捧起书本时的幸福?谁的人生不坎坷?坚持中不可能会有收获,若放弃,则意味着彻底失败!现在想来,想必正是年幼时那段乡村经历,从一个瘦弱的我,渐渐在乡邻们眼中,蜕变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在我所熟悉的乡村里,毕竟同龄人很多,可坚持下来,能真正走出去的并不多。

  不觉离开村子已多年。每年国庆节,都会回老家。因为忙,每次呈现在眼前的情景都差不多。各家的院落,大门紧锁。每一条街巷,似乎连个玩耍的孩子都很少看见。小巷里盛满静幽,水泥路面上则写满宽广。太多的时候,进不了家门的我,不想打电话,和当年放学后一样,唯有习惯地奔向村西的田地。

  近几年,村里的农作物种植,已不同于往年。尽管还有棉花,但乡邻们早已把忙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大蒜种植上。当然,种蒜更累,难以实现机械化,每年的每年,不是跪就是爬……

  又想起那年在家种蒜的情景。开始没感觉累,随着中午气温的一路走高,我发觉蹲下种蒜的时间越来越短,起身的频率竟越来越多。母亲和哥看到我一脸狼狈的模样,便劝我到树荫下休息。可每一次看到年迈的母亲,仍坚持在地里劳作,我又有什么理由到大树下乘凉呢?坚持,坚持,即使腰再酸,腿再痛。那次,在家忙了三天。当田地里,由蒜瓣星星点点间,连成线,组成面,直至绘成一亩九分地的长卷时,腰酸背痛的我,早已被折磨得溃不成军。

  这就是忙秋的结果,没有经历过,你真的不懂:田里的活,会干也许很简单,可长年累月的坚持,那绝对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每年的每年,当年轻的心,纷纷涌向城里的时候,父辈们,便成了真正的留守者。一天天、一年年,默默无闻地付出,让家乡换了新颜,房屋越盖越高,道路越修越宽……

  这就是秋天的忙,忙秋的忙。因为经历过,付出过,才更懂得收获的意义!回望曾经在外打拼的日日夜夜,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的忙秋?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却总在上演着一个个相似的故事叫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副刊
海的记忆
也是碎黄金
忙秋
江山犹如铁壁护(国画)
读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