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丰宇
本报讯 在安吉县孝丰镇赋石水库,“水库警长”陶林龙近日没像往常一样在周边巡逻,而是直奔目的点位。“刚通过系统看到水库边出现一个形似抓捕野生鸟类的工具,我得马上去现场核实一下。”陶林龙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打开“生态卫士”掌上智能应用系统,查看自己负责的区域有无情况需要处理。
他所说的“生态卫士”掌上智能应用系统是一款集业务留痕、线索流转、学习咨询于一体的掌上智能应用系统。通过这套智能系统,直接链接“八大警长”,紧盯野生动物猎捕、运输、交易、餐饮等各环节,全方位保护生物多样性。
前不久,我国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据了解,目前安吉境内共有原生野生脊椎动物471种,隶属37目124科,占全省总种数的48%,其中包括黑麂、中华秋沙鸭等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猕猴、小天鹅等5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作为守护生态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吉县公安局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公安职能,多措并举保护栖息在绿水青山的“山野精灵”,让市民和野生动物共享同一片蓝天白云。先后侦破了“2·2”特大非法狩猎案、“2·25”系列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9·16”系列污染环境案等一批大要案件。先后组织开展“昆仑”“剑锋”“守护”等系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侦破破坏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5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5人,行政处罚18人,收缴野生动物452头(只),收缴各类非法猎捕工具136件,救助放生野生动物35头(只),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中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5月,天荒坪派出所旅游警察中队民警张勇在巡逻中发现,一男子骑车携带鸟笼形迹可疑。当天中午11时多,男子在该镇马吉村一处监控视频中消失,再次出现是下午4时,鸟笼中多了一只小鸟。于是,民警继续追踪该男子行踪,找到其居住出租房。透过窗户,发现里面有5只鸟笼,并在出租房内收缴弹弓、弹珠、网兜等捕猎工具。男子杨某某因涉嫌非法狩猎被安吉公安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后移送安吉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除了严厉打击非法狩猎等犯罪行为,安吉公安在全域配备了1552名特色警长,创建了打防结合、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生态警务新机制,并发动热心群众建立“守山”卫队、“护水”卫队,常态化开展山林河湖网格化巡护。同时,与相关部门设立赋石水库、西苕溪等生态联勤警务站,实现公安常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轮驻,与乡镇部门共建每日巡查、信息流转、合力处置、反馈跟踪的联勤联动闭环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共开展守山护水巡查2.1万余人次,发现问题132个,全部整改到位,联合出动执法人员490余人次,打击非法狩猎、违法捕捞和偷排偷倒40余次,收缴地笼271具,回收清理涉渔“三无”船舶15条,实现西苕溪禁渔期非法捕捞刑案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