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

  记者  史舒频

  “无废城市”建设是致力于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浙江从2020年起在全国率先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湖州随即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日前,浙江发布全国首个“无废指数”,通过9项核心指标实时定量评价,湖州市以82.17的分值排名第一。

  成绩背后,是一年来富有成效的路径探索——打造233个“无废细胞”,形成一批“无废模式”,发挥数字优势赋能“无废”建设,推动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于湖州而言,“无废城市”是迈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应有的环境面貌,也必将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多给养。

  产废源头,减量

  用废纸箱做“服装”,让小模特进行展示;用废弃塑料瓶盖拼成“云上草原”字样……在“网红打卡地”安吉县云上草原,时常能邂逅这样的“无废”创意。“我们推出‘1168环保计划’,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在景区督促、指导游客进行垃圾分类。”景区负责人李明宇介绍,以往每天产生垃圾3.5吨,“无废景区”创建以来,这个数字大幅降低了。

  在“无废学校”爱山小学,孩子们时常利用“缤纷课堂”时间进行垃圾分类闯关游戏:果皮、灯管、废电池分别要投在哪个垃圾桶;放学后,孩子们立刻化身为家庭监督员,通过实际行动获得“光盘卡”“垃圾分类卡”。

  眼下,“无废景区”“无废学校”“无废民宿”等一系列“无废细胞”建设全域铺开,到目前已建成233个,其目的是推进产废源头减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为此,我市启动了7+N重点领域绿色生活创建,创新绿色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绿色生活信用建设,通过将“在线承诺并遵守生活垃圾分类有关规定”纳入个人诚信码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全域覆盖,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增长率分别为-4.64%和-2.1%。

  假如“无废景区”“无废学校”等建设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么,“无废工厂”建设便是推动行业变革的强劲动力。

  设立独立中控室、打造无人车间生产线、建立封闭式港口熟料起吊区……去年至今,德清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耗资5亿元,从能源、生产、设备、仓储、质量、控制等八大维度打造数字化、花园式“无废工厂”。

  据介绍,全市今年已建成省级“无废工厂”2家,力争全年建成8家。通过“无废工厂”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原料替代、工艺改造、技术更新,最大限度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之配套,市金融系统推出“绿色工厂星级贷”,累计授信额度达264.92亿元;在蓄电池、漆包线等行业推行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推动企业从设计、原料、工艺等方面改进工艺,降低废物产生量。

  资源利用,最大

  以前,泡沫箱、塑料盒、玻璃瓶这些东西根本不受待见,放在家里又占地方,只能当垃圾扔掉,自从家门口有了回收站,这些东西都可以变钱了。昨天,市民周女士来到湖城红丰二路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将攒起来的干净外卖餐盒、奶茶杯、玻璃瓶等交由站内工作人员进行分类、称重、估价。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纸板、金属、塑料瓶、泡沫、玻璃、旧衣服……回收站内各类资源回收价明码标注,回收后进行初步分拣,再运往资源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处理。如果居民不方便出门,一个电话就可以上门回收。仅在湖州中心城区,这样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就有34座,覆盖11个街道、400个小区、5万户家庭。

  近期,全市首家县域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基地在长兴运行,日处理能力达350吨。在此基础上,我市成功构建易腐垃圾闭环利用模式,攻克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难题,获得全省第二张有机肥生产证书,实现餐厨垃圾为原料的有机肥真正量产出售,1至7月,共分出易腐垃圾34.4万吨,较上年增加53%,提取工业粗油脂2674吨。

  在工业固废处置方面,我市探索开展危险固废“点对点”定向利用,在全省率先落地飞灰资源化利用项目,首创二恶英固相催化热解技术,打通生活垃圾飞灰到建材利用环节壁垒,破解国内飞灰处置困境。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的地市,德清、长兴、安吉、吴兴相继成为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

  此外,打造区域“影像云”,建成国内首个“无胶片”城市,累计节约胶片费用2.96亿元,减少塑料污染约140吨;构建种养循环体系,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99.32%,连续三年获评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优秀市;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65%,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末端处置,无害

  统一色调、统一标识、全封闭的医疗废物收集专用车,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各大医疗点,将装有医疗废物的小箱装入车上的大箱内,他们的责任是确保医疗废物从产生到固废处置中心收集时间间隔不超过48小时。这一“小箱进大箱”医废收集模式已在全市铺开,实现1475家医疗机构医废收集全覆盖,彻底解决了小、散医疗机构收集不及时和漏收风险隐患。

  危险固废处理,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危废“点多量少”现状,以及危废产生、收集和利用处置环节存在监管盲点等问题,我市先行探索小微企业危废收贮运一体化制度和技术规范,出台《湖州市小微企业危险固废收贮运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并大力推广收贮运项目建设。

  “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走,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市生态环境局介绍,线上建立收贮运一体化中心平台,无缝对接产废小微企业和全国固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前端收集、中间运输、末端贮存的全流程监管;线下成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依托重量监测和视频监控,比对收集、入库、处置时的过磅数据,以及运输途中GPS定位轨迹,监管危废运输过程。

  在形成“产废、收集、处置、核查、监管”闭环同时,我市鼓励收贮运中心按照危废类别实行不同的收运周期,保障企业危废动态清零,并对产废单位、属地乡镇、第三方服务单位等开展定期考核。目前,已累计建成投运一般工业固废收贮运项目8个、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贮运项目7个,实现区县全覆盖,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率99.97%。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借力数字化加强危废运输企业智控监管,建成危货运输智控平台、驾驶员安全码、电子运单“一单四状态”普及应用,实施亮码作业,并通过智控平台实时监管危废运输人员履职情况,实现危废无害化安全处置,有效提升全市危废处置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安吉干部群众中反响热烈~~~
全国首个《内河水上服务区服务管理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发布~~~
~~~
~~~
~~~
~~~——记“浙江省文明家庭”王一士家庭
~~~
~~~
《绿地上的“不速之客”何时消失》见报近一月,记者再次走访问题小区——~~~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告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共富路上讲好生态故事
内河水上服务区“湖州经验”再推广
乡村宣讲
​南浔“3+”模式为重点产业增加法治动力
找准履职“小切口” 全力助推“缩小城乡差距”
“做好传承湖丝文化这一件事”
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
全市执法司法信息 共享试点部署会召开
整改效果喜忧参半
德清“五张清单”促项目建设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