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市委市政府也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绿色样本作出决策部署。作为发展主力军和排头兵,我市国资国企紧紧围绕“三个责任”贯通联动,重改革、调结构、促转型、优监管、强党建,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努力服务中心大局,建设重大项目、搭建重大平台、保障基础民生,充分展现国企力量。
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是重要的机遇,也是艰巨的挑战。我市国资国企将牢牢把握国资国企功能定位,勇担使命,勇闯难关,争当创富带富帮富先锋,切实履行好责任、发挥好功能、发展好企业,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聚焦国资国企扩量提质,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国资国企战略服务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实施“六项重大工程”,确保全市国有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市经济增长水平。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突出主责主业,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大战略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等重要领域集中,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力争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民生事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中度达90%以上,市属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达10%以上。深入实施“凤凰行动2.0”,建立全市国有企业上市培育库,分层分类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积极推动优质企业多渠道上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全市创新平台布局和创新生态构建,力争市属科技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
聚焦基础建设绿色智慧,增强共同富裕护航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集约高效化、智能可靠化、低碳绿色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导国有企业参与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出行等场景应用。加快未来社区、内环快速化改造、两库引水工程、污水零直排、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领域稳定健康发展,统筹公共交通资源,完善公共交通“互联网+”智能化服务。编制全市国有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推动环保相关资源整合优化,重点发展危废处置、固废处置、垃圾焚烧、污泥处置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活化,注入共同富裕动力源泉。更大力度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支持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市场化导向考评机制等制度,探索多元化高端人才引进方式,加强内部管理培训,提高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提低”、“扩中”实现路径,完善国企工资决定机制与管理方式,健全工资分配监管体系。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岗变薪变,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市场稀缺性人才和一线关键岗位职工倾斜,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支持鼓励国有企业积极探索、统筹运用符合企业特点和实际的中长期激励政策,有效激发员工内生动力。
聚焦区域联动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共建共享。助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支持国有企业积极推动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国有企业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和电商模式,将乡村生产端与城市消费端直接对接,深化城乡农产品双向流通,多形式构建公益助农、扶农应急体系。引导国有企业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帮扶、消费帮扶、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区域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发挥我市国资国企比较优势,与长三角区域相关主体深化合作、各扬所长,实现互惠共赢发展。打造对口工作升级版,探索项目合作、园区共建等新模式,全面推动与青海乌兰、吉林白山等地区的对口工作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