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旭 通讯员 陈思思
本报讯 “经检查,发现您的车辆轮胎未清洗,无法达到上路标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已对本车进行扫码扣分,请立即整改到位。”近日,在长兴县李家巷镇大道上(原104国道),镇执法中队队员李伦正在对工程车进行检查,“刚刚对你的车辆进行扫码扣分时发现您的信用分数已低于70分,按要求您必须到李家巷镇执法中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及法律法规学习。”
据了解,李家巷镇因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原因,道路扬尘管控工作历来存在难点。今年以来,针对李家巷辖区内工程运输车辆较多并且复杂等情况,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研发打造工程车“身份码”,助力执法部门全面提升道路工程车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行车辆“一车一码”管理,辖区内所有工程运输车辆信息将更清晰、更全面。目前已录入车辆信息90余辆,其余工程车辆信息正在抓紧采集录入。该管理办法对车辆实行每年百分制管理,对抛洒滴漏、车身不洁、违反规定道路行驶、违停等情况实施现场检查扫码扣分并实施行政处罚,扣至70分以下将要求暂停运输,配合学习和整改。组织不按规定驾驶的工程车驾驶员开展道路清扫、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从该镇治水治气办获悉,通过这一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加人性化,促使其思想观念转变,从根本上落实道路扬尘主体责任。从给工程车打上“身份码”至今,参与违停劝导的驾驶员150余人,李家巷大道不存在工程车违停现象。工程车抛洒滴漏现象明显减少,道路扬尘污染源治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