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田有了新种法

  记者  陆晓芬

  时间:12月9日上午

  地点:南浔区旧馆街道星光高品质

  数字粮油示范基地

  清晨未散的薄雾氤氲农田,上午9时,走进南浔区旧馆街道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发现灌溉系统正少量间歇浇灌着良田,田间地头隐约可见传感器,却只见一人拿着手机正在巡田。“你瞧瞧,这是我承包600亩农田的‘健康报告’,各项指标参数实时动态更新,哪里出了毛病,我能第一时间‘对症下药’。”看到我,他炫耀着自己的“法宝”。

  他叫田水芳,今年48岁,30岁开始种田,就像他的姓氏,一辈子与田结下情缘,自称老田。

  “全凭经验,靠天吃饭”种了十来年田,去年,老田开始用“数据”种田。“摄像头清晰记录着农作物长势,屏幕上,农作物生长数据清楚显示。农忙时,无人机喷洒农肥药、无人驾驶农机翻垦农田,种田不再‘经验高门槛高’,省心省力多了。”他如数家珍。

  这时,星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杏初大步赶来,“老田轻松管田的背后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物联网、5G通信、北斗导航等多样化科技应用在农田里‘大展拳脚’。”不仅如此,张杏初比喻,规划总面积万亩的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就像一个“农业创新综合体”,统一完善道路、排灌渠道、电力、绿化等基本设施,整合耕地、农机等要素,再分包流转给种粮大户,并提供“耕、种、管、收、储、碾、销”一条龙服务,像老田一样的种粮大户“拎包”即可种田。

  即使在江南地区,成片规模的良田也是不易寻。面对我的疑问,旧馆街道港胡村村书记、主任钱建强接着解释,2019年,旧馆街道进行全域土地整治,将原本碎片化的土地连成片,打造成了粮田集中示范区。

  事实上,这个巨大的“农业创新综合体”的共富光芒还照射到农村各角落。钱建强给我盘了一笔账:“星光农业”以1050元每亩的价格向村里整体流转土地,村里则以910元每亩的价格向农户流转,由此村集体每年增收30万元左右,而农户可每年拿到土地流转费7000元左右,“这是一笔额外的租金收入。”

  “要是像往年一样‘单打独斗’承包,今年我的亏损就大了。”说起收入,老田立马接过话茬。原来,今年因天气因素,稻田倒伏较多,而“星光农业”则以1.45元每市斤的价格收购稻谷,高于国家粮价保护价的1.33元每市斤,基地的种粮大户基本能“保赚不亏”。“‘数据种田’‘旱涝保收’的模式,节省了一半人力成本,去年亩均收益翻了两番。”老田笑着说。

  阳光洒在皮肤稍黑的笑脸上,老田望了眼冬种好的良田,这又是新的生命和希望。

  记者手记: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五谷丰登,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看数据,告别看天吃饭,这就是“金扁担”的力量,这就是藏粮于技的力量。

  可喜的是,“星光农业”模式不仅以数字赋能农业,更围绕“人、地、钱”,深入推进城乡二元体制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推动了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在农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

  湖州未来农场这辆“共富班车”将从种植业、渔业、畜牧业、休闲农业领域“开出”,提高主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这趟车必将带上更多人驶向共富未来,美丽乡村必将渐行渐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党建
   第06版:思学
   第07版:长三角
   第08版:法治
适老化改造把便利送进困难老年人家庭
湖州跨省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覆盖全国
我市筑牢疫情防控后勤保障防线
全市国土利用状况“跃然纸上”
两地入选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
奔走在抗疫一线
长兴青年获全球青年科学家奖
涵养城市新气质 打造文明升级版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老田有了新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