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飘香的猪油

  ○ 陈松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果奶奶看着饭桌上只有那碗少油的甏里菜时,就会歉意地说:“真吃不下的话,去挖瓢猪油倒点酱油拌饭吧。”猪油拌饭,是那个时代没菜下饭时最好的待遇了。

  那时,猪油须凭票供应,如果不凭票,我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可能任性去买。熬猪油最好用猪板油来熬。板油就是猪的体腔内壁上呈板状的脂肪。假如没有见过猪板油的,大概见过鸡腹腔内壁上黄色板状的鸡板油吧。买来的猪板油只须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可以了。然后,将它切成麻将牌大小,放进锅子里去熬,等到板油开始熬出油时,就要改小火熬。一边小火熬着,一边用锅铲适时地翻动那一块块“麻将牌”。也可以轻轻地用锅铲压榨“麻将牌”,透亮的猪油就会滋滋地涌出来,板油出油率极高,等到金黄的油渣再也榨不出油时,就用漏勺及时地把油渣捞出来,沥干。不然会焦掉,影响油质。猪油飘香,左邻右舍都闻得到。

  板油榨剩的油渣特别香脆,奶奶看着垂涎三尺的我们,不舍得多给。只让我们稍稍解个馋。因为金黄的油渣是炒青菜、蒸水蒸蛋等的最佳伴侣。熬出来的猪油,金贵!盛在一个紫红色的陶罐里,为了能让熬好的猪油,能保存较长一段时间,奶奶会放一勺糖进去,搅拌一下,这样,即使暑期猪油也不会产生哈喇气。没有奶奶的允许,我们是不能随意去吃的。

  那时的猪油渣也是厨房里的尤物,自家做的黄豆酱如果放入猪油渣炖,或者随便搭配另外的素菜,菜品档次霎时就会隆重起来,捧着猪油香的饭碗走到屋外,边与人聊天边吃饭,似乎也有了自信,觉得我家的小日子也滋润安逸起来了。

  不过,只有板油熬剩下的油渣才有这高贵的身份。如果用猪网油或肥肉熬剩的油渣就没板油油渣那种诱人的香味了,猪油的品质也下降了不少。肥肉熬出来的油渣,不能完全把油榨尽,油渣的咀嚼口感很差。当时,街上小面馆里吃的油渣面,大多是肥肉熬的油渣,干挑面里用的猪油不用说也是肥肉熬的那种。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单位对面的小面馆老板很会做生意,出手豪放,便宜的猪油尽情舀,干挑面香气扑鼻,食客食欲大开,半年后,据说好几个人体检出来都得了脂肪肝。那年月,脂肪肝还是稀有名词呢。

  油渣如此可爱,猪油就更具魔力了,简单说来,它与黄豆酱搭配拌饭,与酱油葱花搭配拌面或者拌米线,都能让人胃口大开,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心满而意足。如果清蒸鳜鱼上桌前,把沥干水分的葱丝和尖椒丝精心点缀在鳜鱼上,将滚烫的猪油滋滋地淋在葱丝和尖椒丝上,整盘鳜鱼立刻鲜亮起来、猪油的浓烈糅和着鳜鱼的清香,霎时就把人们的胃口全都吊了起来。一盘清蒸鳜鱼因猪油的加持就会变得更加富有灵气和生动了。

  去年,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细沙羊尾,为了确保真材实料,我们就自己做。我将猪板油去除隔膜用刀斜着片成饺子皮大小的薄片,夫人用早已搓好的细沙丸子作馅用板油薄片包裹起来,孙子孙女抢着让丸子表面滚上少许糯米粉,我用打蛋器将蛋清打成蛋泡糊,然后,将丸子在蛋泡糊中打个滚,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洒上白糖。全家人趁热品尝亲手裹的细沙羊尾,满口脆香的猪油下火热百烫的豆沙的油润香甜,给全家人极大的口福,幸福感油然而生。

  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国学老师正在讲“环肥燕瘦”的“环”,就是杨玉环杨贵妃。唐朝的女子以胖(肥)为美。杨贵妃就是一个胖子。身上的肥肉很多,白居易《长恨歌》诗云:“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就是凝固的脂肪,形容柔润的肌肤。福建德化窑是以烧白瓷著称的古代名窑。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因而,人们俗称德化窑白釉为“猪油白”。看来,古今猪油都有好口彩!

  中医老友说:“适当食用猪油,有助于降火解热毒,还能滋养肺部,止咳化痰,护肝明目。”我说:“你去参加杀年猪活动,不要给我带土猪肉啦,就给我带两斤土猪板油吧。咸肉菜饭开锅时,我正需要新熬的猪油提香增色呐。”

  噢!我已经闻到猪油飘香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06版:财经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那屋,那门,那小弄堂
春风已经苏醒(油画)
雪还在下
半片红叶
忍冬之恋
飘香的猪油
报春(国画)
悼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