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肚脐眼上长的“肉球”越变越大

医生:是被蜱虫咬了,室外劳作和野外游玩要做好防护

  记者  陈虹  通讯员  潘建兰

  本报讯  半个月时间里,眼看肚脐眼里的“小肉球”从一粒芝麻长成一颗葡萄,这让长兴的沈大爷很发愁,可他万万没想到这“肉球”不是体内长出来的,而是一个虫子。

  事情还得回到5月上旬,沈大爷急急忙忙赶到长兴县中医院皮肤科就诊:“我这是得了什么病啊?”

  医生仔细查看后发现,大爷的肚脐眼已被异物占满,肚脐周边一大片红斑,第一眼就判断此物有别于人体的组织构造。“我拿着棉签仔细翻看后发现,这是一只蜱虫,这么大的蜱虫第一次见。”

  随后,沈大爷回忆起来,可能跟最近上山摘茶叶、拔小笋的经历有关。“天气开始变热,去室外要做好防护。”医生说。

  蜱虫活动期在4至8月,高峰在5至6月初。被蜱虫叮咬后,多数人并不会第一时间察觉,也不会立即出现严重不适。但严重时或致瘫痪,甚至呼吸衰竭、死亡。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等。蜱虫喜欢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

  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之类,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外出回家后先看看身上,有时看着像多了一个“痦子”,有时能直接看到虫子,如果发现蜱虫还活着,可以用花生油或酒精,敷在它的身上,让它窒息。不要弹打蜱虫,以免刺激虫体,触发更多毒素释放。尽量不要自行用镊子拔除,或用手指捏碎虫体,这样容易导致蜱虫倒钩留在皮肤内,形成异物性肉芽肿,为后期治疗带来难度。倒钩中携带的神经毒素很容易引起皮肤的继发感染。应该用乙醚等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

  医生提醒,当下正是该虫子的活跃期,室外劳作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外出旅行,尤其去野外,做好防护,从郊外回来,一定要观察身体,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就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5至10月逐步开展,预计培训4.5万余人次
~~~大学生团队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
~~~486家货运企业已入驻
~~~医生:是被蜱虫咬了,室外劳作和野外游玩要做好防护
~~~
~~~德清县武康街道新丰社区5000余居民畅享新生活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专版
   第08版:时评
2022年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启动
电商助残 公益帮扶
花开迎客来
“浔货通”助力货车畅行
肚脐眼上长的“肉球”越变越大
被困的保护动物夜鹭获救
未来社区建成“共富家园”
安吉开展涉童用品执法检查
社区应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