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荣林 于佳秋 郭庭楠
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从一条“穷山沟”转身为“杏福谷”,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小浦镇党委政府的扎实推进下,山沟里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村容村貌变了,老百姓钱包鼓了,更重要的是人心齐了,民风完全改变了。小浦镇拿到了诸多荣誉和奖项,获评“全国文化旅游名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浙江省最美田园”等称号,八都岕已成为长兴旅游的一张金名片。2021年,八都岕五个行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9.6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5万元。
“八都岕之变”的主要做法
强化党建引领,解决“缺核心”的问题。以党建引领破解发展难的问题是小浦镇党委在工作中的关键抓手,为解决八都岕发展的“缺人管”:一是以抓党建推工作。镇一级选配一名副书记专门负责八都岕的大改造,并全力选配好各村书记和村委班子,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建载体在八都岕提升中的作用。依托八都岕特色文化,打造“杏福党建”“抱团发展致富路”“乡村振兴样板路”等党建载体。二是成立联盟党委。在明确八都岕提升发展总体目标后,通过建立八都岕经济联合总社,并成立总社党委,常务副镇长挂职书记,由懂业务又精管理的镇干部担任社长和副书记,解决了“缺核心”的问题。
高位规划设计,解决“低品质”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实施个性化发展方案,出台了《古银杏小镇总体规划》,确立了工作总目标,坚持高品质提升,全力擦亮银杏古镇“金名片”。联合总社运作后,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景区文化品位上,通过系统协调规划,明晰各村、各个区域的功能性定位,从招商选资、文旅融合等多方面考虑,整合岕内村民和村集体资产,依托“一区一轴”展开,规划了进向共同富裕的个性化“路线图”,致力于将八都岕打造成一个完整景区。截至目前,特色民宿达68家,其中国家五星级民宿1家、省级金宿2家、特色农家乐63家,品质提升效果非常明显。
联建抱团发展,解决“搞单干”的问题。在镇党委的谋划推动下,八都岕沿线的五个行政村本着“自愿联合、共同参与、风险共担、民主管理”的原则,以“组织+制度”融合创新为抓手,打破村域的“藩篱”,于2019年创新成立了全国首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组织——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经济联合总社,将岕内五村由原来“各吹各的号”转变为“拧成一股绳”。总社的创建实现了五村在财务、物业、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同时,作为项目投资主体,总社成为了村域共建共治的新管家。总社党委作为议事机构,统一项目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和物业管理,并负责对村集体经济联建投资项目可行性及收益分析。形成了五村抱团发展、“一盘棋”联动的局面。
项目龙头带动,解决“发展难”的问题。近两年来,通过筑巢引凤、引商选商,该区成功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为推动本区整体性品质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总投资4000万元的玻璃天桥项目,是以总社名义对外签约的项目,也是实施“三个统一”管理的首个项目,自2019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收益近200万元。通过精准引资,总社还签约了银杏山庄、趣野营地等项目。这些项目落地以后,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每年增收超100万元。龙头项目的引进,为景区注入了活力,助推了景区品质的提升、提高了村民收入水平,同时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引进社会资本,解决“没钱投”的问题。坚持以政府搭台撬动社会投资、民间参与,依托项目,抱团发力,八都岕走出了政企社村四方多元协同发展之路,改变了以往政府投资为主的模式,发展活力骤升,形成了好平台引好项目、好项目促好平台的良性循环。由社会资本投资的银杏山庄、由总社投资的观光小火车、天泉项目等构成了核心景点,为吸引客流、凝聚人气打下了基础。同时又为村民注资发展高端民宿,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互动。截至2021年底,岕区已引进社会资本近25亿元,仅银杏山庄项目就投资达10.49亿元。龙头山玻璃天桥、银杏谷漂流、趣野营地、新恒绿创等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这一招真正解决了令人头痛的“没钱投”的问题。
培育市场载体,解决“没看头”的问题。景区持续产生流量的关键在于有看点。为解决“没看头”的问题,坚持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以十里古银杏长廊为吸引点,以八都岕特色民宿为引爆点,使单一的观光游向体验农耕文化、山村生活的深度游转变。创新开发“银杏”系列文创、乌梅文创、“岕里婚庆”体验剧等新产品,市场载体不断丰富。联建的“银杏谷漂流”延伸后连点成线,将盆景连成风景,极大地提升了游客体验感。由五村投资1200万元联建的网红观光小火车项目,跨界小浦村、方一村,途经胜览花海、银杏公园等景点,截至目前,累计净收入已超过500万元。市场载体的丰富和品质提升,解决了游客“进岕没东西看、有东西没看头”的窘境。
“八都岕之变”的几点启示
只有护好绿水青山,才能带来金山银山。八都岕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立足可塑性极强的生态资源优势,广泛发动政府、企业、行政村的力量,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对十里古银杏长廊的保护性开发,打造了一个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和高端民宿为一体的具有独特魅力的综合旅游景区,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产业提升与民生福祉和谐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案例。
只有引入源头活水,才能激活一池春水。产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光靠政府给资金、给政策是行不通的,要善于引入“源头活水”,让乡村发展这潭水“动起来、活起来”。八都岕的经验,在于改变了以往政府投资为主的模式,广泛引入了企业资本、集体经济和群众资金来发展旅游产业,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发展氛围。比如,社会资本投资的银杏山庄、村级集体经济投资的观光小火车、天泉项目等构建了八都岕旅游的核心景点,为吸引客流、凝聚人气打下了基础;同时又带动群众投资发展高端民宿和农家乐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互动。
只有创个性特色,才有市场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有个性化的产品和过硬的品质。景区和民宿业也是如此。当下新业态民宿日新月异,单靠“卖房间”“卖床位”已缺乏足够吸引力,光拼硬件设备吸引顾客很难持久。云栖舍将乌梅文化发扬光大,以乌梅为核心开发系列产品,形成了乌梅产业链,构造了不可复制的优势,实现了从单纯的“卖房间”“卖产品”到“卖文化”“卖特色”的转型。因此,做有特色、有个性、有文化、有内涵的特色产品势在必要。综上,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体现特色和文创,走精品特色才能保持强竞争力,才有持久生命力。
(作者单位系长兴县委党校)